闲时随笔
在看阿城写的小说《棋王》时,想到了茨威格的小说《国际象棋的故事》,两部小说是两种风格,两个作者处在两个时代,不同国家。《国际象棋的故事》侧重于对人物和小场景的描写,而《棋王》则不仅仅局限于此,这部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王一生人生经历以及下棋的同时,也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思想深入细致的进行了描写。
《棋王》是一部知青题材的小说,生活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人读起来还是有一定亲切感的。对于像我这样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人来说,虽然对知青生活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因为出生时国家尚未改革开放,小时候的生活依然算不上富裕,所以仍然能够对知青的生活有一定的接受度。
在一气呵成的读完《棋王》后,又读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的《小鲍庄》、王蒙的《杂色》、张承志的《黑骏马》,这四部小说写得都非常精彩。小说的文字、情节读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处在小说所描绘的时代和场景中,仿佛自己就在小说所描绘的故事里,就站在小说的主人公身边,与他(她)们同命运,共进退,与他(她)们同悲、同喜。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在时代的浪潮和命运的安排面前是束手无策的,要想不被生活抛弃,还是要随遇而安,抱一颗平常心。
在《小鲍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呀,是不是,文哥?”“各人有各人的过法,是不是?”“别看别人怎么过,只管自己,就行。”这段对话,我深深地认同。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经济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但人却变得浮躁了,人的心理因为社会上和身边人贫富差距的加大变得不平衡了。每个人都想自己生活的好一些,都想自己有更多的钱,似乎有钱就可以改变一切,似乎没钱就没有足够的底气。
那,真的是这样么?我看未必。
这种想法表面上看似乎没错,但也不完全正确。在我看来,当一个人精神上空虚时,他往往需要金钱上的满足,当一个人灵魂无趣时,他往往会更在乎物质给他带来的优越感。而如果一个人精神富足,灵魂有趣,他就会对金钱看得很淡,对物质也不会有过多的需求,他更在乎的是内心的宁静,在乎的是自己的世界是否丰富精彩。
杨绛先生在百岁生日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就像《小鲍庄》中讲的那样,别看别人怎么过,只管自己,就行。让自己的内心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让自己在面对尘世浮华时从容淡定,一切将会变得美好。即使生活偶尔薄凉,内心也会繁花似锦。要努力让自己做个淡泊的人,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对琐事要放宽心,对他人要不计较。自己的心宽一寸,人生的路自然会宽一丈。
这些日子休假在家,除了看书,也陪着儿子上了网课,直到昨天学校开学。对孩子上的课,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政治,一方面是政治老师在每堂课的开始会放一段有关时事和社会现象的视频,另一方面是这位毕业于南师大的老师讲课的风格轻松,讲课的思路清晰,讲课的内容丰富且有深度。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今天是教师节,一大早班级微信群里面都是祝福老师节日快乐的图片和话语。家里的那口子想必今天也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祝福。此刻,我也想到了自己的老师——中专的班主任方老师。在今年年初毕业三十年聚会时,我见到了方老师,老师看上去变老了,但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她又变得年青了。见着我们,她就像见着了自己的孩子。三十四年前我们进入学校,方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三十年前我们毕业,方老师从学校把我们送上工作岗位。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大富大贵,人生也是毫无波澜,但在三十年后,她的学生还记得她,还邀请她参加同学们的聚会,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幸福在那一刻,无关乎金钱、名利、地位,那是一种饱含着亲情的师生情。
幸福,从来都可以平平淡淡……
再过三十年,当我走入暮年时,我想和妻子闲坐庭院,听雨赏月,看花开花落,忆岁月往昔。
而此时,我还手握大把的时光筹码,我会像《棋王》中的王一生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像《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那样,骑上自己的钢嘎·哈拉,跨过伯勒根河,去追寻心中的那束光。
……此时,此时我只想停下来,关上电脑,换件衣服,骑上车到附近的绿博园,去跑上个三、四公里,让自己的颈椎和大脑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