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一个屋子,我们不是室友
一名姓潘的女孩子发的一篇长微博,把距离我两三百公里外的太原师范学院,送上了微博热搜。
校园暴力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那位女孩的长文中,施暴者李某不仅对他言语侮辱,还拳打脚踢,甚至拍私密的照片、视频,并且发到多人群聊中。
在一份网友曝出的潘某的心理测试中,测试结果24分,显示为重度抑郁。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画面)
接着,有该校学生爆出施暴者李某的班级信息,包括她是助理导员,在学校官网,还曾有过她给学弟学妹交流学习经验的帖子。
在形容这两年大学生活时,潘某说自己“痛不欲生”“无力”。
我们不知道除了这些事,在这个四人同住的屋子里,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宿舍的人际关系,可能是大多数大学生焦虑的问题之一。
我们看到过“学霸寝室全体考研上岸”,也看到过室友的种种恶劣行迹,毁坏物品,拳打脚踢,在枕头藏针,甚至投毒。
对于潘某,除了可见的事件外,每天与这样的室友共处,对她心理的煎熬,可能并不亚于对身体的伤害。
网上有人说,室友不是朋友,互不打扰就好。
这句话在我看来有点冷漠,但这种冷漠的关系,可能是潘某梦寐以求的。
我们难以想象师范学院的这两位女生的将来,如果他们做了老师,一个是施暴者,一个是受暴者,会教出怎样的学生呢?
3
其实对于室友,如果聊得来,成为好朋友,是人生幸事,如果话不投机,普通的同学关系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施暴者,我们除了反抗或求助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我的一个朋友,当初以不太高的分数,去了大城市的一所普通二本。室友都是本地人,整个学校也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和我一样,这位朋友来自河南的小县城,不善言辞。整个大一的相处中,曾与室友有过几次摩擦。
最严重的一次,在微信群里互骂。室友半夜语音电话,打游戏高声呼喊,在寝室酩酊大醉,我的朋友在床帘里,带着耳塞,睡不着觉。
“
后来她告诉了我们,我们以朋友的身份“批判”了那位室友,并且建议她跟室友讲清楚。
既然无法成为好友,那就做塑料姐妹,井水不犯河水。
”
现在朋友在宿舍一个人睡觉学习,洗脸刷牙,虽然是六人同住,但另外五个人的存在,仅限于声音。
4
校园暴力之所以是暴力,就是因为它本身的伤害性和地点的特殊性。
我们能看到受害者身体的黑紫,但看不到他们心里的疤痕。
暴力的可怕之处也正在于此。
我们看不到伤口就觉得他是在矫情、在骗人。
但我们也看不到的,是他的内心,可能已经站上了十八楼的天台。
他的脚步正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向边缘移动,而我们看不到,就认为一切正常。
有时候,我们的冷漠,只会加快他们走向边缘的脚步。
5
我们必须承认,有的人不适合集体生活,我们不能要求他必须融入。
我们也必须承认,“施暴者”可能有时并不是无理取闹。
一位在北京的朋友讲到她的室友,让我哭笑不得。
那位室友做事必须跟着别人一起,其他室友们多次拒绝后,那位室友就认定了我这朋友。
偏偏我这个朋友是个喜欢一个人做事的人,也不会拒绝。
于是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忍着,毕竟和一个人一起吃饭并不是忍无可忍的事。
我实在心疼,被迫和不喜欢的人干着自己独行的事,对于我们这种不会拒绝的人来说,就像吃了个苍蝇,吃了,恶心,吐了,也是恶心。
我们劝她严词拒绝,可她又担心对方心里承受不了做出什么不好的事,她岂不成了元凶?
她们寝室人对于不喜欢的事的严词拒绝,是校园暴力吗?
或者说,拒绝不喜欢的事,仅仅因为是“室友”,就不对吗?
6
在纯真的年龄,我们对未来的事物总是抱有无限美好的幻想。
所以少年时代的伤害,留给少年肌肤的疤痕会淡去,但心里的痛,会永远留下,并且在未来的岁月里,时不时隐隐作痛。
初中小学的校园暴力,曾经无声、不为人知地发生在现在看似成熟的成年人身上。
如果不是好朋友亲口讲给我听,我永远不会相信校园暴力距离我这么近。
看起来坚强善良,可这个已经成年的女孩子,在学生时代,和潘某一样被恶意拍照,被围观,被嘲笑,“好像一举一动都是错的,玩了被说骚,学习被说假清高”。
不过这位朋友后来考入县重点高中,去年考入大学。生活虽不十分精彩,但总归乐趣不少。
而当初那些人,早已没了联系,听说有一位在初三时复读了,今年高考,我们祝福她
7
学生时代的恶意,一方不知道伤害有多大,只顾宣泄,或者只是为了吸引注意,而另一方,不知道如何防范,耻于向老师家长提起,只能默默忍受。
当我们看懂一点点这个世界,我们已经不敢再像从前一样,凡事都憧憬美好了。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得已和无可奈何。
室友是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室友和谐,回忆多一分美好,室友冷淡,回忆寡淡,室友残忍,对于学生时代的回忆,就只有自己零星几位好友了。
很多人总是对大学室友和中学室友有不同的看法,但“室友”从来都是缘分的聚会。
中学时代对世界了解较少,身边的人就是世界的一大部分,我们努力去营造和谐。
而大学生的生活,与室友关系似乎并不是那么密切。
这大概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总是更加怀念中学室友了吧。
8
我们同行,但我们朝着不同的目标,
我们同住,但我们只是对方生命的过客。
很多所谓的室友,其实只是同在一个屋檐下,这种同住,也不过是被安排的,更像合租客。
如果可以,谁不渴望幸福和谐的同屋生活呢?实在合不来,平淡未尝不是最佳的选择。
幸运的是,我遇到的室友,都很不赖呢。
END
图源网络侵删,欢迎批评建议。
个人公众号:钊君乱弹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