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
太多“我认为”
清明祭日,思念先母,脑中突然浮现20年前的一幅画面,令我惭愧不已。这幅画面很简单:我深夜回家,母亲从卧室出来问我饿不饿。我说不饿,然后坐在沙发上看报。母亲则面对看报的我,谆谆诉说她的所思所忧,顺便叮咛我一些注意事项,历时数十分钟,然后各自就寝。
这一当年几乎天天上演的画面,为何事隔20年后才让我忏悔无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我无感无觉,直到如今才看到自己的大不孝。
我如今看到的是自己当年用工作、应酬、朋友、嗜好塞满了自己的人生,连一丝空间和用心都没留给母亲,导致与我同住的母亲整天和我说不上一句话,只好上床不不敢深睡,听到动静就起身,苦等夜归的儿子,以便交代几句话才能安心入眠。而身为人子的我,居然对此无知无觉,既不惭愧,也不用心,更不改过,理所当然地以如此轻乎无理的最低级待遇,给了世上最爱我,为我付出最多的母亲。
这惭愧晚了20年,甚至更久,也让我看清了自己为何活成这个样子。
原来我这个人一向勇于认错,却从不改过,就是因为不知忏悔。我的布置忏悔,除了个性使然,习性使然,主要是来自胡思乱想。我的乱想模式通常如下:第一,虽然我有错,但也不全是我的错;第二,勉强算是有错,但也无伤大雅,顶多算是瑕疵,但谁又没有瑕疵呢?第三,这件事算我错,但要我改,未免太琐碎了,不如我用别的什么补偿一下就好了。
我的乱想基本上都是我认为:我承认的错,是我认为的;我的无伤大雅是我认为的;我的补偿一下,也是我认为的。就是因为这么多我认为,我就轻易把自己搞定……摆平,更认为别人也被搞定、被摆平,不然还要怎样?……所以顶多道个歉,赔个罪就行了,不必再大费周章地忏悔什么。
我和母亲的那一幕就是因为我活成如此这般,才这么重复上演的。我一直看不到的是,我认为的小错未必真实小错;我认为的无伤大雅,别人未必也有如此感受;我认为的补偿或许根本不是人家想要的。人家要的不多不少,就只是这个而已,而我能给,却偏偏不愿意给。
我还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加加减减,还有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看不到的是,某些人承受了我太多的缺点,却没享受到我的优点带来的半点福,而这些人往往是为我付出最多的至亲之人。我对他们何其亏欠?何其残忍?
想起来清明祭母,生出惭愧心,应是母亲在天之灵给我的又一次庇佑。这一次我用心听,不仅知错,更愿意改。从今以后,要把惭愧心视为人间至宝,愿能时时生起,愿为知错能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