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初中时代(一)
135、我的新学校(一)
其实去的时候,我们并不抱100%的希望的,因为B老师只是写了一封信,我们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我们到学校后,找到B老师的女儿,她敲响了隔壁宿舍的门,和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交谈起来,和她说了下我的情况(说原来的学校和成绩),眼睛女老师说班上有名额。于是接收了我。
我的班级是:初一(二)班。班上有约40个同学,1/3来自于镇中心小学,其余是各个村。有1-2个同学是我一个乡的异地生。
这所学校,比初中一册的学校近些,方位不一样(下面为了表达,把一册学校称为“一校”,现在这学校称为“二校”)。距离大概是3/4。约30里路。也是走路+坐船的交通方式。一校可以走全陆路。但这所学校必须要坐船,区别在于坐短途的船还是长途的船。短途大概2-3里,长途就10里左右。总之步行距离在20-27之间。
学校管理比一校差些,没有宿舍,需要在外面租房。学校附近有些农民专门做学生床位,10元-20元/学期。
吃饭是米换饭票,另外每周5-10元的零花钱。食堂不是学校办的,是有几家私人开的。
136、路遇恩师
我入学后不久,开始了第一单元的考试。语文先开始,我考了80多分。语文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新来的XXXX,很不错,基本功扎实,文笔可以”。
那是一位农民式的语文老师,与小学的B老师一样,都是干着公职,种着地。教着书同时又读着书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者,这位老师是初中毕业,后面自修的。平头,方言上课,严厉。周一到周五教书,周五下课后就背篓背着作业回家去了。周末白天种田,晚上备课改作业,星期一又背着一背篓作业来。虽然“兼职”状态,但授课极其认真,从不糊弄任何一节课,一本教科书上满满的笔记,颜色深浅不一,映出不同年代的字迹。
那天下课后,他还叫住了我,问了我的情况,小学和初中一册的情况。然后说我很有灵性,鼓励我好好学。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在心里记住一位老师的名字:古老师。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老师对我表示过额外的关注与青睐。这是第一位。
136、插班生的下马威(一)
开学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受到:新到一个环境要夹起尾巴做人。
有一天课间,上课铃已经响了,还有一堆同学在我桌上玩。我站在旁边,他们没理我,继续玩。我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我去找了在隔壁上课的班主任。班主任过来遣散了他们。
于是,这天放学后,有人过来叫我“你出来一下”。我跟着那个同学到了一楼户外区域,有四五个同学排在院墙外,我看了下,有些面孔是白天在我座位的,有些不是。
然后他们在推推搡搡说“谁来说”,这时叫我的那个女生说话了“你今天为什么告我们?!”
我有点懵,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在这时又来了两三位同学,已经有七八个人了。他们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有其他同学加入了问话队伍。我只好如实的说了我的想法,没有告他们的意思。他们说“你直接叫我们起来就是啊,为什么要告人!!坐你一会儿坐位又不会死!!”
我没再说话。空气安静了一会儿,带头的人说“警告你一次,以后再嘴巴多事,我们就没这次简单了”。说完,一群人呼拉着走了。
留下我呆呆的我,我等他们都走远后,才低着头走回了宿舍。我在心里想,以后有什么问题也要自己忍着,不能随便告诉老师了。否则,又不知道惹了什么人。城里(街上)孩子真是不好惹啊。
138、插班生的下马威(二)
经过这件事后,我有刻意注意小心,不惹是非不告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倒也相安无事,再没有人找我岔子。只是有时进教室时会有人指着我在背后说“就是她告状的”。也有男生嘲笑我衣服丑、土(那时常穿大人的衣服,成年表姐的,堂嫂子的)。
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能读书已经不错了,哪有那么多脆弱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要求呢。
只是,在后来我融入了这个圈子后,有人提起,我那学期的孤立,其实是班霸们有刻意交代主流群体不和我玩的。
写这个,是想起今天的“校园欺凌”。客观讲,我这个算不上欺凌,最多算排挤吧。这个事件,不管在我的初中生活里,还是人生里,都还算不上阴影。写出来也只是为了表述下人性的复杂性。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是个纯洁的期待吧。完善的人格都是通过长时间的雕塑与事件中的矫正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