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笛轩简书 发宝象龙塔藏书阁

旅游了20次的地方,来了就不想走,郑永年迁户至此

2019-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颖之星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第20次到鹿亭,感觉一次比一次更美,来了之后就不想走,干脆和朋友们留下来,夜宿鹿亭乡的东大门,中村。

和中村一起入睡,一起醒来,乡村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鹿亭,是宁波余姚市的唯一建制乡。

这里位于宁波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皎口水库的小皎溪上游,小皎溪发源于鹿亭乡最西端的东岗、斤岭一带的崇山峻岭之间,溪水涓涓而下,沿途汇聚诸多溪流,水面越来越宽,水量越来越大,潺潺奔流,汇入皎口水库。

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鹿亭乡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工厂逐渐搬离,无法发展工业经济的鹿亭乡,因此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这就是鹿亭乡近几年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原因。

这里没有工业污染,但有美丽的风景和舌尖上的农家美食,这就是我来鹿亭20次依然还想再来的原因。

小皎溪两岸,群山连绵,诸峰夹峙,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一品的山水风情。

美丽的山水,润育了美丽的鹿亭。

我这次和朋友们结伴到鹿亭,听村民说,从鹿亭乡走出去的著名人物郑永年,重新将户口,迁回了鹿亭乡。

我查询报道,果真如此,郑永年出生于鹿亭乡沿夹岙村的郑洋自然村,19岁考上北京大学后,从此离开家乡,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等职务,经常回国参加论坛,发表演讲,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2016年,郑永年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重新将户口迁移到了故乡鹿亭乡。

我这次是和一帮老朋友们相聚在鹿亭,2016年宁波市区划调整后,从此和原来鄞州区的老朋友们,隔奉化江相望,很少遇见。

区划调整前的2016年的春天,朋友们远赴我的家乡川北山区,到我少年时读书的母校,捐资助学。

这次鹿亭相聚,正是其中的一些老朋友们,久别重逢,相见甚欢!

觥筹交错间,把时光,无限拉长,拉长。

每一次相逢,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分别,都有离愁千般结。

我们入住的民宿名叫“山乡小阁”,以自家民房改建而成,位于中村廊桥的北端,临水而居,幽然舒适,雅致闲逸。

布置温馨的客房,原生态的地道农家美食,特别适合到鹿亭休闲旅游时,就餐住宿。

鹿亭之美,在于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和天气,风韵各异,就连一天之中,也是风姿变幻,最美的时刻,在清晨。

夜里酒毕入睡,四野宁静无声,深睡一场悠梦。

清晨天亮,我和中村一起醒来,冬日的小皎溪,水气氤氲,细雾蒸腾,似仙气缭绕。

两岸村居依山临水,宛如世外之境,随便拍一张照片,就是一幅水墨画。

中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唐代时就已成村落,原为龚氏人家居住,初名龚村。

两宋之交,公元1129年,金兵长驱直下,侵占中原,河南荥阳一带的郑氏族人,南迁至此,与龚氏分居小皎两岸,逐渐形成了棋盘形的村庄格局,小皎溪就是楚河汉界。

河南荥阳一带是春秋时期的郑国所在地,公元前806年,周厉王姬胡之子,周宣王姬静,将陕西华县以东封赐给弟弟姬友,是为郑国,以国为氏,称郑氏。

因此,中原郑氏是周王室的后裔,有皇家血统。

郑氏迁来龚村后,历代繁衍生息,郑姓人口超过了龚姓,郑氏族人要求更改村名,相持不下,最终决定走中庸之道,改名中村。

中村之名,还有一种说法,中村位于原鄞县、奉化、余姚、上虞四县和鄞江、梁弄、陆埠三镇之中心,故名中村。

村口的白云桥上有副对联,印证了中村之名的来历,“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联龚郑千秋万载安庆澜”。

白云桥,是中村的地标,也是鹿亭乡的东门口。

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可算是宁波境内现存古桥中始建最早的古桥,历代屡经修缮,现存之桥为清光绪16年,即1890年重建而成,若长虹,横跨小皎之上。

白云桥是浙江省文物保护点。

鹿亭,自古就曾引得文人墨客远道而至。

唐朝晚期,有个著名的诗人名叫陆龟蒙,也叫陆鲁望,他写的《四明山九题诗》,其中就有一首《鹿亭》诗: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

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

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

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

唐末还有个著名的诗人,名叫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好友,人称“皮陆”。

皮日休写有《和陆鲁望四明九题诗》,《鹿亭》诗云:

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

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

经时饮玉涧,尽日嗅金芝。

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余姚人黄宗羲,针对皮陆二人的九题诗,作了《四明九题考并诗》,其中的《鹿亭》诗写道:

鹿亭何自置?千古仰仁名。

久矣忘机械,蠢然托死生。

朝饥开药院,秋冷侍茶铛。

纵使归山去,长来月下鸣。

清代文人靳治荆,又写了《和黄梨洲九题诗并引》,其中《鹿亭》诗云:

鹿去何年事?亭留此日名。

衔环宁望报,养创为全生。

客驻登山屐,僧依折脚铛。

斑龙千岁活,可更向人鸣。

诗人们关于鹿亭的一唱一和,为鹿亭增添了佳话和传说不少。

鹿亭,就是这样一个让历代文人墨客写之不尽咏之不绝的地方。

清代文人万斯同曾赞之:“鹿亭樊榭无多路,定有仙人此往还。”

千年古村,越来越美,已经成为宁波市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人纷至,千年古村,唯美而热闹。

2012年,中村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第20次到鹿亭,有一段小插曲,特此为记。

我和朋友们在白云桥边拍照,友人“FJY”的手机不慎掉落溪中,清晨结霜,溪水冰冷刺骨,友人脱鞋下水,自呼:冬日下水,舍我其谁!

非凡的女子!工作之余,是排球运动健将!

然而溪水太深,不能捞得手机,一筹莫展之际,幸遇中村友人郑国光先生。

郑先生立即请来村民,穿着下水衣,到溪水中捞得手机,而村民,分文未收谢意!

所遇都是有缘人。

向纯朴友善的鹿亭中村人,致谢!点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令人向往的乡村,

鹿亭就是。

如果一个地方去过了还想去,

那一定是对这个地方有好感了,

如果一个地方去过了二十次还想去,

那一定是爱恋这个地方了。

令人爱恋的地方,

鹿亭就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