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潜移默化
写于 2016-12-09 13:38:55
一直当作草稿存放着,没时间修改,今天发了算了
今天同事生了二胎,是个男孩子,因为头胎也是男孩,所以有些想要女孩,我就劝她: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老天给什么就要什么,孩子就是财富。可是另一个同事,却帮着这个生男孩的同事烦心:娶媳妇得两套房子,还得和两个天敌作对(婆媳是天敌),于是,一场讨论就这样开始了。……
1.
谁规定了娶媳妇一定得买房子,又谁规定一定是男孩买房子?
2.
谁又规定了媳妇一定是会让婆婆难受的?
3.
谁又规定女儿一定会很孝顺,很懂事?
今天,我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平时太强化了一般性的问题,把它看成是定律了?是不是我们看问题的源头就出错了?
我想探讨两个问题:
1.
女儿和儿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2.
孩子孝顺不孝顺与什么有关?
见一个邻居,老爷子老太太近80岁的人,有一儿一女,儿子女儿也近五十多岁,从前,这一对儿女在老太太口里何等的骄傲,何等的荣耀,高学历,高收入,社会地位没说的,而给还有聪明漂亮的孙子外孙,……
可如今,儿子女儿都离婚了,而且各自远离老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如果能打个电话回家问问老俩口,老俩口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俩口也很坚强,一切自己打理,偶尔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都是邻居帮忙一下,这个时候,老太太才谦词一下:自己不会教育孩子呀,老了还得指望邻居呀……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老太太好象没有什么差错,该做的都做到了,到底是什么使得他的孩子们都只顾自己不顾老人呢?而且这也是一儿一女,从前的女婿媳妇都跟老人处理的不错,直到离婚后,这外人比亲生子女给老人打电话的次数还多,问题肯定不是出在是儿子还是女儿上,更不是媳妇还是女婿问题。
再看看身边,就说我妈吧:两个儿子加我这个女儿,在她老人家心中,儿子孝顺得不得了,不管我做得再多,从来没听到她说我个好。而这俩媳妇轮流的讨好她,她满街说,十个儿子不嫌多。
我妈并不是那种很好相处的人。后来,在我嫂子那儿听到一句话: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妈高兴?
我大吃一惊。妈总在我面前说两个嫂子好呀?,……
可是嫂子却说:因为我给她买了一床很舒服的被子,于是她时不时在两个嫂子面前说:还是养女儿好,等等……
我的个天啦!我怎么从来没有听到我妈说我一句好呢?
后来,我妈说了一句话,我才明白……
在我侄媳妇问她的两岁的儿子说:是喜欢爸爸些还是更喜欢妈妈些?
我妈立即把脸一板:应该问——是爸爸喜欢你些还是妈妈更喜欢你些?
我没有明白,这有什么区别吗?
我妈面脸,板成生铁:太没悟性了。
看样子,我实在是太笨了,晚上回家请教老公。老公问我:如果你是孩子,先一句和后一句,你会有什么感受?
忽然让我顿悟:前一句,是爸爸妈妈抢着讨好孩子,而后一句,则是孩子要想着怎么讨好爸爸妈妈了……
原来,教育就是不经意中却暗藏玄机,想想我妈,她没有克意向我们要什么,可是,我们却永远觉得欠她的,她养育了我们,本来就很努力的孝顺她,在她眼里却永远不够,而且她自己不停的用道德绑架,虽然有些过份。但是,不能不说,她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如果她再发发慈悲,我们就更感恩了。这样,我们在家在外,就永远带着感恩的心。
回想邻居老太太,她不是爱的不够,而是爱的太多,爱的太直接。以至孩子们的观念:“你生了,就得为我负责”的逻辑。
有同事今天还说,她儿子对她讲:要想婆媳关系好,儿子得先搞定妈。也就是“妈的儿子”,品品,中心词。这个同事就更怕娶媳妇了……
那些大户人家的老太太,似乎都是媳妇怕婆婆的,并不是她们有钱有势,有时候电视这样描述也是一种误导,而大户人家的老太太,也是熬出来的,她们也是经过很多的打磨,也有很强的能力和智慧。
我的意思不是给大家展示攻心计,而是想说明:儿子女儿在孝道上,不成在区别,而是教育上的区别。而教育上不是心灵鸡汤或是几篇文章就可以速成的。需要观念上的建立。
我妈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明白,“谁是中心。”
当然,父母并不足为人生的中心,但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绝不是父母的中心,这个观念要从小潜移默化。而且自己要先建立。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中心,后果:孩子不懂感恩是当今社会而且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同时,当孩子成年离开父母时,“空虚”又成为父母的通病……
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想提一个新观念:“父母应该独立”,我指的是精神上。即不要强加谁,也不要依附谁,成年的子女,与父母,精神上只不过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