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为什么一直看手机
午,在婺城的一个小餐厅吃饭,有一家三口坐在邻桌。席间,母女偶有对话传入耳中,父亲则架着眼镜一直在忙碌地看着手机。——老老少少手机控,到哪都是如此,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小女孩文文气气,一双眼神清亮透彻,她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妈妈,为什么爸爸一直看手机?”
父亲很忙,似乎没有听到女儿说的话。母亲看了看女儿,看看了旁边的先生,轻声轻语地对女儿说:“你爸很忙啊,要忙工作,要学习,用手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女儿嘟了一下嘴:“哦。”
闷声地扭头看向远处。
一
有了孩子,如同相逢一颗纯真的灵魂。你和他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观照。于是,你也就随着孩子再成长了一次。
最好的爱,是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爸爸们太忙了。
爸爸们真的很忙吗?
付款、购物、办公、学习、游戏、社交等等,手机现在似乎真的无所不能了。爸爸们用手机是工作,是学习,是社交等等。但我们真的需要一天到晚都捧着手机吗?
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真的很多,压力也真的很大。男人需要用手机处理各方面的事情,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要坚强地在外面为家庭打拼,为事业打拼。
男人的不容易,是有苦说不出,是有泪不能轻弹。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男人还要装着快乐地回家。
——男人真的有一万个不容易。
不管怎么样不容易,男人有另个一个身份是:父亲。是父亲就要承担起爱和教育的责任,在家就要尽到父亲的责任。
有很多的父亲会说:“我不会教孩子啊,我没有经验。”不会,可以学。不懂,可以学。谁不是从初为人父走过来的。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不可逆的,不可能让我们重新再来一回,再来一轮,教育——这是需要一次性就要做好的事情。
可是,陪伴,需要学吗?不会,就是借口吗?
放下手机,用心去陪伴,学要学吗?
会与不会,说到底还是为与不为的问题。
身边有很多的朋友,为了孩子去杭州上海,甚至广州等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的课程,一切只为了孩子,想教育好孩子。
但这么好学的,基本只是妈妈。
爸爸去哪里了呢?
二
爸爸们在忙工作。
为了工作,我们可以加班,加到凌晨,加到通宵,可以放弃节假日。爸爸们起早贪黑。清晨,孩子还没有醒来,爸爸就上班了,晚上,孩子深睡了,爸爸才回来。
为了工作,为了家庭,爸爸们任劳任怨。
为了孩子教育,我们可以加班吗?
学校里有家长会,这是家校沟通最好的途径,但如果单位有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家长还是会为了工作而先放弃家长会,和老师万分抱歉地说对不起。即便参加了家长会,很多爸爸也只是吊儿郎当地在玩手机。
教育要付出,付出不是说在嘴上,而要实际的行动。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教育。而最了解孩子的,不该是父母吗?
在家庭教育上,父亲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男性的角色能给孩子带来阳光、乐观、豁达、开朗等各种特质,这是不管再怎么优秀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的。
不能代替的,还有家庭和谐,如阳光雨露一般的爱。
好的教育,都是用心的,都是有爱的。
三
为什么焦虑的都是妈妈?
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情,我们可以随随便便放弃吗?
在我们身边,家长群里一般都是妈妈,负责孩子兴趣班沟通联系的基本是妈妈,和老师沟通的基本都是妈妈。
妈妈也有工作啊,她也要工作啊。
爸爸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管。
爸爸说,我已经管不了了。
教育要趁早,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慢慢长大后,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某些特征,如抑郁、暴躁、不安全感等等。即使这样,也不能放弃,也要用各种方式去沟通,去融合,去解决。
爱,要用到实处,用到地方。醒悟和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银河补习班》为什么能打动很多人,获得那么高的票房。那份父亲对儿子的爱,那种不一样的教育,是我们大家都所需要的,也是很多家庭中有欠缺的。
四
工作很重要,孩子的一生前途不重要吗?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也一起练字看书吧,用纸质书阅读,在孩子目所能及的地方,他也看到父母亲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他会感觉到踏实与安全。
读个《海盗兔子小享利》的故事给孩子听吧,和他讲那个爱读书的兔子的故事。
在孩子们在跑步运动的时候,我们也一起运动吧!不要做那样的父亲,他们在场地边,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对孩子说:“宝贝,你再跑一圈!”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奔跑,一起看书,一起行走。
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个人吧!
我很想听到孩子说:“爸,你最近怎么很少用手机了。”
我很想听到那句回答:“宝贝,爸只想好好陪陪你。”
说其实,孩子长大了都会离开我们的怀抱,我们能陪伴他们的又能有多少的时间呢?
我们很忙,孩子教育才是我们的天,教育孩子才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再大事业成功也抵不上孩子的优秀。
面对着如此浮躁的世界,我们甚至匆忙得没有时间仰望星空。亲爱的爸爸们,还来得及,放下手机,多些陪伴孩子。
陪伴,这么好的事!
作者简介:
桑洛,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金华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