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专题简友广场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

逝去的村庄

2023-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无疆ZZY

人这一生,有了母亲就有了家。母亲走到哪里,儿女就会漂到哪里。

小时候,母亲在偏僻的深山乡镇工作,姐弟们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单位虽然分配了一间办公用房,但姐弟多住不下,于是便在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租赁了三间房屋,算是有了一个临时的家。

记忆里,小村庄四面环山,依山面水。村庄后边的山脉呈东西走向。山下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土房屋沿着坡根一字排开,座北面南,穿过房屋后门便可爬到后边的山坡上。

山坡上橡籽树稀稀疏疏,砂石裸露。学校组织勤工俭学时,孩子们常结伴爬到后边的山上捡橡籽、橡壳。每到季节,带上玻璃瓶和竹夹子,到山上“搬蝎子”,可以拿到供销社收购门市卖钱,购买学习用品。

村庄里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路,宽窄能过一辆架子车。沿路往西走是公社综合厂,再往西是山里边流出的一条自北而南的小溪。

沿着路向东,走到尽头,趟过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溪,跨上沟坎,穿过小巷,便进入了公社的南北街,在那个年代,这是公社仅有的一条街。人民公社、供销社、粮管所、卫生院、学校、药材站、营业所等分布在一街两旁,供销社的门店几乎占了半条街。

印象深刻的是生长在路边的一棵枫杨柳,树龄不详,树干要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柳树底部斜着生长,在距离地面四米处垂直向上,耸入云天。树干拐弯处可容纳两人并排躺着睡觉。

柳树下是人们悠闲自在的好去处。平日里聚集在这里歇息乘凉,饭点时端着碗在这里吃饭,东家长西家短的信息在这里传来传去。

在村庄的道路上向南眺望,景物依次呈现。路下边是生产队的打麦场和庄稼地。每到麦熟的季节,麦场上人来人往,热火朝天。庄稼地随着季节的变换生长着小麦、稻谷和玉米。

再向南是一条东西向的县乡公路,是通往北山的唯一道路。向东去可到两个高山乡,向北拐可达四个深山乡。一天到晚,沙石公路上过往的车辆寥寥无几,除了客车“小红头”、“火柴盒”,就是货车“解放牌”、手扶拖拉机。

公路下边是长满了枫杨柳的河滩,一条宽阔的河流依山势呈“U”字型流过,河对面是连绵不绝的山峦。童年时常下河在深水处摸鱼,在浅水处用铁丝条打鱼,下午洗澡泡到太阳偏西。

在这个小村庄里,我度过了五年的小学时光,却留下了一生的记忆。在这里,我历经了艰苦的生活,吃过红薯汤拌酸菜、红薯玉米面馍,在苦难中体验了艰辛和不易。在这里,我参加过勤工俭学,拾过橡籽、脱过土坯,在苦累中磨炼了自己。在这里,我从懵懂无知到清醒明白,偷过苹果、偷过花生,在调皮捣蛋中明辨了事理。

小学毕业后,我离开了这个小村庄。大学毕业,踏上社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白驹过隙,四十多年的光景一晃而过,而小村庄里的风景总是在脑海中时隐时现,萦怀于心,挥之不去。

多年以后,停下风尘的脚步,我又回到了这个让人憧憬的小村庄。世移时易,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路还是那条路,而其它早已面目全非。

村庄里的土屋建成了楼房,道路变成了水泥路,小溪水时隐时现,大柳树枯萎消亡,打麦场、庄稼地变成了住宅小区,远处的景物被楼房遮挡,目不及丈。身处其中,如同站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

沿路漫步,已找不到儿时记忆里村庄的模样,忽然想起了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心中怅然,但更心中释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生生不息,奋斗不止所企望的美好未来,不正是这样的太平盛世,春和景明,小康社会,烟火人间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