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记诗词曲赋赏析系列古诗词解读系列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4)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47人  子玉央

        第三句讲的非常的有趣。“滟滟随波千万里,”“滟”这个字,我们讲花很艳丽,一个女子身上穿的颜色很艳,是说强烈的色彩叫做艳。可是中国人用的三点水的滟,是讲水上的反光叫作“滟”。视觉上非常强烈,其实不是色彩,我们在碧潭划船,我们在淡水河,当我们看到最强烈的阳光,或者月光在水面上发出粼粼的波光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高明度的东西,是没有彩度的。用彩度上的“艳”这个字去结合三点水这个边,就构成视觉上非常强烈的一个意像。

        张若虚一霎那被月光在水面上闪动的漂亮的亮光迷惑掉了,他非常着迷于视觉看到这样漂亮的像人世间任何一种珠宝都无法比得上的这样的一种亮光的美丽,他被它着迷掉。这个亮光一片闪亮,千里万里一片全部连绵出去。这是诗人在视觉上面被大自然的某一个景象一下子感动了,其实是唤起我们在心境当中曾经有的那个刹那的经验。我不希望我们在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读张若虚的诗。我希望我们读的是我们曾经有过的,一次也许在垦丁的海边看到的粼粼波光,也许是在澎湖的渡船上看到的波光,或者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曾经被阳光或者月光所照耀到的那个波光。曾经在那个刹那,一下子呆住了。那样的一个刹那,我相信是人们心境中某一个诗的东西,可以借着张若虚的诗句重新找回来。而张若虚之所以要写诗,不过是被他那一刹那当中自然界中的某一种景象振动住了。

我们注意到他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第四个句子出来的非常奇怪。他说这个地球表面上哪一条江没有被月亮照亮,这个句子是一个问话的句子。我们讲《春江花月夜》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一个宫体诗,宫廷里面写一种很艳丽的情欲的一种诗的形式,忽然变成了大自然的一个扩大的东西。他在第一句的时候是一个平面空间的推开,第二句是立面月亮的3°空间的推上。到第三句的时候,如果张若虚有一个立足点,一个视点,他的视点不在地球上,已经到了月亮上面了。我们可以说诗人在假设他从月亮上面回看地球,他才知道,每一个月亮都在每一个河流里面有倒影。我们所说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说把自己的心境放到月亮上的心境,你才会看到在这个时刻里面每一条河流都映照着月亮的光辉。如果我今天在淡水河,我只看到淡水河里面的月亮的倒影,看不到浊水溪的或者高屏溪的。可是今天如果假设我把我的视角放到了月亮上面,月亮回看人世间的时候,月亮的光辉给每一条河流染上了“滟滟随波千万里”这样的一个辉煌的光亮。我们用这个方式来谈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够拉开大唐的序幕。他最精彩的一个部分是人的视野的扩大。

PS:啊啊,好吧,弄完这一篇,就放弃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