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麟阁坚持写《人生感悟ABC》

从“80后是垮掉的一代”到“坏人变老了” ,怼来怼去的有意思吗?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3419人  梦的迷失域

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时代基因。每个世代都有优秀的人,也都有平庸的人;每个世代都有道德高尚的人,也都有品行低下的人。对一个人也好,对一群人也好,请不要自以为是的乱贴“标签”

80后的成长轨迹也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

“80后”——多为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曾几何时,他们在被宠溺着的同时,也承受着社会的声讨;他们还没来得及长大,还没来得及接受社会的历练,就被粗鲁的贴上一个大大的标签“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崭新的“物种”,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但在人们还没有充分发现和认识其优点的时候,其缺点已经暴露无遗:任性、自私、怯弱、叛逆等等。“8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观点流传甚广,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也被广泛引用。当时的我居然相信了,也不由得我不信,因为还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最有影响的故事是“中日夏令营事件”,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篇文章,当时的我如同今天人们看到“精日分子”的言行一样,感受到了有一种情感叫做耻辱。很多年以后,“中日夏令营事件”才被证明是一则造成严重影响遗毒很广的著名谣言,所述内容完全基于无良作者的臆想,有意识美化日本青少年,贬低中国青少年,文中所载有的严重违背常识。但这个锅“80后”已经背了数十年。

中国80后的华丽转身

80后在08年长大了。四川汶川地震后,正热血的80后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最前面。媒体争先恐后、铺天盖地的描述着80后在地震中的表现,人们这才惊喜的发现80后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团结、沉着和睿智。08年的汶川,有一批80后用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花朵般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是人民教师。请允许我们用一点篇幅来纪念一下这些用生命诠释师德的80后老师们:谭千秋、苟晓超、袁文婷、向倩等。他们走了,因为天堂的孩子还需要他们。笔者有个观点一直没有表达过:80后这一代人从小接受了很多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熏陶,因为那时的文艺作品不多但很是正派,也没有电脑和综艺。或许很多80后和我一样都看过一本书叫《赖宁》,也曾经被那一句电影台词感动得热泪盈眶——“向我开炮”。

如今,还有极少数人偶尔说:“90后是颓废的一代,00后是脑残的一代”等,但已经应者寥寥了。因为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对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但近年另一个声音开始大声起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成为网络流行语。我听过一位00后的中学生抱怨:“就是这群老人,年轻的时候不顾父母的反对,到舞厅跳舞;老了以后又不顾子女的反对,到广场跳舞。”不知道他是从何而知的。老人公交车抢座、广场舞扰民、跌倒讹人等报道蜂拥而至,当媒体发声说出“为老不尊”的怨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响应者很多。

今天我想弱弱的说一句:“到此为止!”给一群老人贴上“为老不尊”的标签,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公平。全国有2亿多老人,用极少数人的行为来评价一群人,如拿着万花筒看世界,离真相太远。

这番声讨中,最有杀伤力的论据:这些老人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而这些政治运动把人性中最恶的一面激发出来了。“师长都可以批斗,亲友都可以揭发。说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信任?”我坚决反对,如果政治运动可以激发人性中最恶的一面,那同样可以激发人性最善的一面,也能引起很多当事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这些老人,在成长中经历过很多动荡和磨难,我们不去抚慰他们受过创伤的心灵,而去揭人家的伤疤作为论据,真的合适吗?

这番声讨中,最有蛊惑性的故事:老年人跳广场舞影响某地某中学的教学秩序,中学生用静站的方式表示抗议,遭到了老人的围观和嘲讽,而在另一个地方,一个市民用鸣枪放藏獒的方式,却效果显著。说这些老人崇尚的是丛林法则,而不是道德规范。P话,这叫“集体无意识”,在其他年龄的人群中都有可能发生。譬如,校园欺凌案例中的聚众欺负同学的未成年人。再举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例,有人在楼顶想跳楼轻生,楼下一群人没有想办法劝解和施救,而是一起起哄,跳呀,有种跳呀。结果,那人就真的自杀了。确实人性有复杂难解的一面,但不应该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然后以偏概全的来批判别人。

关爱老人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身边的老人都很友善,你对他们好,他们对你也很好。其实,很多老人是孤独的,无助的。无疑,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即使观点可能不同,至少懂得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

愿人与人之间多一点欣赏和宽容,少一点偏见和互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