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求的是存活
#一生 524/10000 #笔耕不辍 0085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课后思考
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用课程里的一句话: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所谓识时务者和特立独行,都是假定人是理性的,无论是识时务者还是特立独行的人,都是把人放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讨论的。
两种人的区别,也许是自己的知识储备、处事能力、坚韧品质、受教育的环境、生活的阶级不同,所以建立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有所不同。
所以,建立起来的自己的认知模型就不同,所以在面对世界的时候,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己的判断就不同。
这就像阿尔钦说的,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没有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
回到今天的思考问题,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就不存在真正的确定答案,没有一层不变的哪种风格成功的机会更大。
所以,经济学家关心,讨论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
无论是识时务者还是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所做出的选择,都不是根据自己的理性选择的,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眼界、格局、……这些其他条件的积累,自然而然的选择的。
今天课程对我的感悟:
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优,求的是存活。
理性有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我们每个人都理性的知道,自己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幸福,财富上的自由……
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现实世界需要面对的,需要选择的,却是眼下最迫在眉睫的存活,并不是理想当中,或者所谓的理性当中最优的选择。
在存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有机会选择那些最优的概率空间的选择。
所以,活在当下很重要,不要眼高手低,有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自己的工作太辛苦,老板对自己不赏识,同事相处不融洽,家人不理解,孩子不听话……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多“理性”的人都知道,我们应该变得更好。
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却不同,有的也许工作不顺心,就立刻跳槽,家庭不和睦就逃离家庭,但是环境换了之后,情况还是很糟糕。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活在当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要向外去费劲寻找,而是要向内去寻找。
工作不顺心,是不是已经的工作能力不够,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领到不赏识,是不是自己工作的主动性不够,是不是自己与领导的沟通少;
同事不融洽,是不是自己的处事方式有问题,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
家庭不和睦,是不是对家人的关心不够,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优,求的是存活。
活在当下,认认真真的把自己眼下的生活,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当别人做事都不认真,苟且、敷衍、糊弄的时候,你认认真真地做事,就会消灭一大批苟且者。
那个时候无论你是识时务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我想成功的机率都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