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话说“礼仪”⑶

2024-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SiR说
(网图侵删)

1.2 说文解字话礼仪⑵:“仪”

下面让我们通过《说文解字》来了解“仪”的内涵。

仪,其本字为“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这个“義”。而在篆文中,又加了“单人旁”,另造了“儀”字。所以在古代时,“义”和“儀”是通用的。“儀”的造字本意,是指战争出生前的庄严仪式、典礼。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造字本意?我们来看这个“義”字,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上面部分是一个“羊”字,这也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两角弯弯的食草动物”,其意也代表着“吉祥”。由于羊的性情温顺,比一般的山兽更容易捕获,所以羊在远古时期,就经常是我们人类祖先的肉食,也因此常被用于祭祀,从而引申出“吉利”“吉祥”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義”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我”。这个“我”,它实际上是跟“战争、武器”联系在一起的。在甲骨文中,“我”字的形状,就是一种“有非常多利齿”的武器形状。曾经有一种说法,说“我”本质上是一种“超级的钺”,这是一种非常威猛的兵器,它可以“砍”也可以“劈”。由此推断,“我”字的本意应该是“手持大钺,呐喊示威”。后来慢慢成为一个代词,指代“强者对自身的傲称”。如“我辈、我军、我等、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等等。所以在古代,有时为了表达尊敬,很少直接用“我”来指称自己,而是用“在下”“鄙人”等词,或许也跟“我”与战争、武器相关的本意有关联。

看了“儀”字的组成,我们就不难理解,“儀”字的造字本意,就是出征前的庄严仪式和典礼。这种庄严的仪式少不了祭祀和占卜,用来预测战争中的凶吉,并祈祷神灵的护佑等。

而简体的“仪”,右边那个像X一样的叉,它也表示一种“杀戮”的意思。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的词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引申。我们来看看:

1.本义,名词,指程序严格、隆重的典礼。它源于战争的出征仪式,并和祭祀密切相关。其更侧重于“按程序进行的、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形式”等

2.在此基础上扩大引申为名词,指正规的着装、整洁的外表等。如我们经常说的仪表、仪容、仪态这些词,都是强调一种外在的形式,“言谈举止要合乎规范”。

3.后来又将其词性引申为动词,有倾心、仰慕、羡慕等义。如心仪已久等。

4.扩大引申为名词,指“按一定程序操作的设备”,如“仪器”。这个词性特别强调程序的规范,要“严格有序”等。如阅B式,非常庄严、威武、有序。

在上述基础上,“儀”又进一步引申为“法度、典范、表率”等,如“仪仗队”。

前面,我们分别解析了“礼”和“仪”,这两个字都源于祭祀仪式。而“礼仪”一词联起来使用,最早出自于先秦的《诗经·小雅·楚茨》,这是一首描写周王祭祖祀神的乐歌。全诗共72句,分为六章。其中两次出现“礼仪”。第一次出现,是描写人们的言谈举止,而第二次出现,则是指祭祀的程序仪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