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浅秋文学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如何寻找写作灵感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260人  周卫英
如何寻找写作灵感

写作是自言自语,写作也是当众演说;对一个说话,和对一万个人说话是一样的。写作是一种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不能吃苦耐劳,思想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空想。

写作需要感情,更需要理智和冷静,因为冷静中才能很艺术地、很有创造性地表现感情和思想。因为热爱人生,热爱人类,所以我们很理性地思考人生,很热情地发布和交流思考的过程或者结果。

文章是艺术,也有技术成分;离开技术,艺术将不复存在;没有艺术,技术就成为匠心,写作者就成为匠人。

写作需要遗传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勤奋和精进;没有天赋,不可能热爱;没有辛勤耕耘,热爱会成为白日梦,镜花水月。

没有写习惯的时候,每天写几十字或者几百字都感觉很为难,很勉强,很吃力。谁在为难自己?是自己的心态在制造痛苦。

写习惯的人,每天三千字也不是难事。有的专业作家比如雪漠老师,每天写七八千字。还有人每天写上万字。

十几年前,读到林清玄老师说他年轻时练习写作,每天一定写够三千字,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简直是天文数字。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写文章。但是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都保持着。

前年和去年我每天用美篇写三篇,都是几百字。今年从美篇转移到简书,参加齐悦梦想社群,我写文章越来越长,从每天一千多字,到两三千甚至更多,结果是感觉写三千字并不难。过去认为的天方夜谭,现在已经是家常便饭。

古人说,难和易是互相转化的。行动,可以使难变成易;不行动,易会变成难。我坚信古人的话,我的行动也不断地印证着古人的智言慧语之有效。

现在习惯于写长,一篇很少在一千字以下,每天必须写两三篇。写几百字的豆腐块章反而不习惯了,写不出了。去年的状态回不去了。

对于能写的人,如何写短小精悍,就会成为要面对的新的问题。我目前还必须多写,写长。写够一百万字以后,就要把文章越写越短。我牢记雪小禅老师的一句话,“不写够一百万字,不读够一万本书,不要谈写作”。当然前提是保证质量和水准,一定不能滥竽充数。

写作是习惯,是生活方式,是潜意识心态的自然或者不自然流露,也将成为性格,改变命运。

自信的人,对自己和别人愿意敞开心扉的人,就能言之有物,每天和自己、和别人愉快地沟通情绪心灵,交流思想感悟。仿佛每天面对知己,说多少话都说不够,哪有写不出的可能?只会恨时间不够用。

没有坦诚布公的习惯,或者对自己缺乏信心,不认为自己有思想见地和艺术细胞,不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价值,有必要,有意义,就不敢下笔成文,犹如面对喜欢的人,噤若寒蝉,张不开口。或者勉强写起来,也很不自然,瞻前顾后,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写作像挤牙膏,像受刑,搜肠刮肚,自找罪受。

如果想在写作上有进步,有成就,就必须给自己压力,对自己冷酷无情,逼迫自己天天写,每天一定要写够规定的量,并且逐步增加量,把自己沉睡的潜能、潜意识和灵感不断地在高温高压下挤得喷出来。

如果形成写作习惯,写作就会是一种轻松自如的享受,不写反而不舒服。没有形成习惯之前,都是很难受的。不经历学习过程和培养习惯过程的的难受,就不会有以后的享受。所有的甜都是用苦换来的,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有些人说,不用强迫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量,有灵感就写,没有灵感就不必写。这种放松懈怠的错误思想会毒害很多人,使他们永远入不了写作的大门,最终一事无成。

灵感是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创作冲动或创造能力。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inspiration)吧?”

必须苦写勤写才能逼出来灵感,培养对写作素材的敏感,及时捕捉和记录思想火花。如果等待灵感来了才写,可能永远没有灵感,或者即使灵感来了,也不能认识,抓不住。必须先对灵感钟情地等候,灵感才能钟情与己。

长期高度紧张,然后在不经意间偶然放松,才能出现灵感。因为你早有准备,所以石光电火一定不会被你错过。没有持续紧张,就没有突然放松,就不会有“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