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我妈这大半辈子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36人  遇见L小姐

第34篇文章


文/遇见L小姐

今天想来写写我妈。

工作忙到中午,收到我姐的微信提醒,才记起来今天是我妈生日。赶紧发了微信过去问候下母亲大人,并贡献孝顺红包一个。

前段时间本来想着给她买些衣服和鞋子,后来仔细琢磨,觉得不妥,对她老人家,还是给钱实在些。她自己口袋装着钱,喜欢啥买啥,想买啥就买啥。这些年在家帮着我哥带小孩,无经济收入,子女这种无形中孝顺的经济,会让她倍感幸福和成就感。

我一直觉得,父母分为很多种,有些人重视金钱,有些人重视问候,而有些人则更重视礼物,不管你的父母是作哪一种人,我们作为子女,可以尽自己所能,按他们的喜好去满足,去给予他们,这种对症下药,才能让他们的幸福感爆棚。

比如我,就是一个比较喜欢收礼物的人,逢年过节或者生日,如果有人送我几个特别的本子或者书籍,不管这个礼物的廉价与否,都会让我铭记很久,并且打从心里会认为这是很用心、很真诚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礼物需要花费心思和时间,以及对我个人的一些喜好了解。

就像发红包给我妈,她也会很开心,接纳红包的同时,实则更是在接受我们子女对她的一份关爱。老年人,最怕的是缺乏关心,也怕过于孤独。

我固定每周日放假会给我妈打个电话,这种习惯坚持了好多年。不管有事没事,都喜欢找她唠唠磕。其实往往都是她在电话那边跟我分享她的一些生活琐碎,我在电话这头听着,应和着。这么多年,她竟成了我们家的传话筒,大到哪个亲戚家的小孩要结婚要生小孩,小到今天买了什么菜,去哪里遛了娃,这些信息都是来源于她,母亲,果然是个很伟大的女人。

我妈,最大的优点是唠叨,她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记得很深刻。比如我毕业那年去西湖,跟她一起拍照时掉了一把什么颜色的伞,工作后如何成功把我姐送我的第一步手机弄丢,姐姐结婚那年都来了哪些亲戚,哥哥读书时生活费花了家里多少钱,这些零零散散的生活碎片,她都可以记忆深刻,信手拈来。

生活中,同样还具备着心思细腻。我们每次出去逛公园或者去菜市场,她的视觉都很敏锐,动作飞速,与菜贩讨价的时候,逻辑思维也是杠杠的,一点都察觉不到她居然已经是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很多时候,我都怀疑我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的,为啥一点都没能遗传到她雷厉风行的优良基因,几乎要泪奔的节奏。

她最大的缺点也是唠叨。每次回惠州,她总喜欢让我跟她睡一个房间。经常是晚上11点关灯后,她就像只蜜蜂一样,在我耳边嗡嗡嗡的说话,有好几次我实在是太困了,就嗯,哦,啊这样应声道,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一两点了,她还在精神抖擞地说那些有趣的事,我的娘亲啊,你真的是超人吗?我要不要向你坦白在这个熟睡的过程中,已经全然不知道你跟我讲过什么。

我在母亲的身上看到,越是到了老年,她越是活成了孩子。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喜欢找人倾诉和分享,但凡生活多了一小份的喜悦,都迫不及待,想告知给所有的家人和朋友。

再来说说母亲的苦。

我妈是60后年代的人,要知道,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家庭集体成员给生产队干活,经常吃不饱,一年到头几乎吃不了几次肉。

我外婆是个算命的,俗称:神算子。那时候农村人虽然贫困,但是他们中的有部分人却依然很舍得花钱去算命,想借此改善下生活中的不如意。找我外婆算命的人,基本会打赏一些小钱,或者提些肉菜作为酬谢。外婆疼爱我妈,觉得她带着几个小孩,生活条件不好,过得很艰辛,就时常将这些肉菜偷偷分点给我妈,贴补我们家的生活。

听说她是真会算命,不带虚的。外婆病重了很久,临走那天,下午她特意托人喊我妈回去,说想见她最后一面。我妈当时正在地里干农活,听到消息后就急匆匆的赶回去了,一直守候在床边,到了晚上,外婆果不其然,在不知不觉的呢喃中辞世了。

外婆走后,少了经济支援,我们家的生活过得很苦。我爸跟叔叔大伯几个商量着,家里的小孩都渐渐长大了,往后下去,经济压力会更大,生活必须得做一些改变才行。于是在我三岁那年,他们决定北上,三兄弟一起去了辽宁。从刚开始的卖药,再到后面的开诊所,行军医。家里的生活条件开始慢慢好转了起来。再后来,我妈带着我们三姐妹,一起投奔到了辽宁,跟着我爸,跟着他们“走江湖”。

那是我们家曾经最辉煌的几年光景,沾着我爸和叔叔大伯的光,我们安逸的享了几年福。

然而,这种好日子并没能持续几年。

“走江湖”的生意慢慢变得不好,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外地人,没有后台,没有关系,很多问题都变得低点中的难。再后来,到了我6岁那年,全家迁移回到了广东。

哥哥姐姐都开始上了小学,我年纪尚小,则留在家里,满院奔跑玩着泥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之后不久,我妈因为操劳和意外生了一场大病,那是一场我爸,我叔和我大伯都治不好的病。那一年,我们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瓶颈。

我爸带着我妈四处寻医,先去县医院,然后市医院,再到省级医院,把所有能跑的,听闻技术高超的,都去了一遍,最终无果。甚至乡里乡亲推荐的奇闻秘方,走投五无路的时候都去一一尝试了。多年以后,我再次回想一下,病急乱投医这个词,才是我们家当年最合适不过的写照。

其实生活如果只是穷,肯努力,就会让人觉得有奔头。但如果一旦生了病,加之贫困,就特别容易摧残人对生活的那份意志。从7岁以后开始,我就经常看见我爸妈为了治病寻医而痛苦,为了生活拮据而忧愁。

当年因幼小,我看着他们对生活的焦虑,不会像如今长大之后这么深刻和领悟。当时的我,只知道妈妈的病如果治不好,以后我每天就不会再有可乐牛奶喝,吃不到想吃的点心,也不能拥有想要的玩具。

殊不知,我们的家,在疾病和贫困的日益煎熬下,正在慢慢走向衰落和不堪。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将我列入为“贫困家庭子女”名单内,可以减免学杂费,当时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丢人至极。班里的同学经常借机取笑我,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也不带上我了,他们在背后叫我“穷人家庭的孩子”,逐渐的被同学疏远和孤立,我的心里变得愈加的自卑。

没朋友就没朋友吧,总得找点事情来做才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奋发的向上学习,好像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学业上面了。至少当时是这么思考和打算的。

我依然会在乎别人看我的眼光,不过没关系。当老师一遍遍在班级念我的学习名次的时候,当我变得成绩优异的时候,那些曾经疏远和嘲笑我的同学,他们远远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那种存在的价值感让我觉得,一切都没那么重要,我在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而那些年最难的,其实是我妈。

她的病情依靠着常年的药物和治疗,得到了一定性的控制和稳定。我爸又出去外面工作赚钱了,家里有四张口等着吃饭,如果都留在老家干农活,一旦逢上稻谷收成不好,那就都得挨饿。于是,我妈带着我们三个幼小的孩子,并耕种了七八亩地。

如果是换作是现在,七八亩地的农活并不足以挂齿。但当年我们家的情况,没有男丁,没有牛,所有都是水田,从锄地到插秧,打农药、施肥料、收割稻谷,都是靠我妈一个人在支撑操劳着。

不得不说,我妈是个聪明人,很有做生意头脑。到了春天,她去找有水牛的人家,跟他们协商,让他们出师傅和水牛,帮我们家犁地,而后我妈再去他们家帮忙插秧,他帮我们犁地一天,我妈给他们插秧三天。这种买卖让人觉得亏不了,而且邻里乡亲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家贫困,也知晓我妈能干,一般都会很豪爽的接下这单子买卖。

一个家庭,尤其是一个没有男人在家的家庭,要比我们想象中远远难得多。幸好哥哥慢慢的长大了,作为家中的小男子汉,也作为老大,可以帮我妈一起分担一些事情,我哥喜欢修理东西,如家里抽水机坏了,水管坏了,灯泡坏了,电视坏了,他都可以无师自通,修理好这些坏东西。

后来我妈发现她自己在养鸡方面很有天赋,养过很多家鸡,从不给它们喂药吃,也不易得瘟病死掉。于是,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老家边种地,边养鸡,那些年,很多人都专程跑到我们家来买鸡,我们生活的经济问题随之也解决掉了。

除了我妈,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她这样对生活如此拼命努力的女人,当年别人问她,如果我们的生活就此好不起来了,一直都这样了,疾病夹杂着贫穷,还会不会愿意这样,一腔热血坚持下去。

她淡淡的笑了笑,活着就得拼命啊,家里三个小孩,上面两个老人,不努力不拼命,怎么活?

现在想想,如今我身上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坚强刚毅的秉性,都是从她那里,言传身教而来。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尝试过一无所有,被生活辜负和鞭策过,才让今天的我们,在面对一些生活中艰难险阻的事情时候,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随遇而安。在面对幸福喜悦的同时,更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态。

就在一个这么善良坚强的母亲面前,当年的我仍然做过一些很不可理喻的事情,也曾对她说过一些很重的狠话。

我打小就喜欢读书,而且也很上进。家里还有一个读书超级厉害的哥,他永远都是班级拿一二名的那个。在我们家的墙上面,贴得满满都是他的奖状。所以很小的时候,他便是我的榜样。

当年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也拿了很多奖状回来。但是每次拿回家后,我便将它们压在房间的一个大木箱底下了,没敢跟我妈提起过。因为当年我一直认为,只有哥哥,在他们的眼中才是最优秀,最努力上进的。我从小调皮捣蛋惯了,挨打挨骂的最多,他们并不会太在意和关注。

直到有一天,我妈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那一堆的奖状,很是诧异。问我为什么不拿出来,我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触及我敏感内心的,是和我妈结下的心头梁子,因为继续学业的事情。

我妈在考试前给我放狠话,说如果考不上重点学校,就让我出去工作。我当时懵了,打电话给我姐,我姐说不要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她会帮我劝说我妈。

开始以为她只是想让我考个好成绩给我施加的压力,结果最后因为考试发挥失常,真的没能如所愿考上重点。

我妈决定让我出去工作。

那个夏天,知了还是知了,如同往常,而我,已不再是我。

我在家里又哭又闹跟我妈赌气了一个礼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表面上不吃不喝,暗地里爷爷偷偷给我送的饭。当时的内心是多么渴望继续读书,以前在学校,我妈每个礼拜灰给我30块钱伙食费,我拿20块钱去买饭,剩余的10块就偷偷攒着,去新华书店买读者,买青年文摘,买小说故事会。

这些时光,曾经都是我最快活的日子啊。

可是反抗归反抗,孩子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最终还是拗不过大人的决定。最后,我随着她去了惠州,托当时在超市做主管的舅舅,把我弄进去找了份工作。当年我给她放了狠话,出去赚钱可以,但是我以后所赚的每一分钱,都不会,也不可能给你,因为你曾经亲手毁灭了我最初的梦想。

到底是年轻啊,内心有着足够的气盛。说到底,一家人哪有多大的仇深似海。我不理解她的做法,凭什么不让我读书,为什么不愿去借钱给我读书,以后我赚钱了可以还她,可以给她写欠条。

只是,苦过来的人,太明白钱这个东西,对一贫如洗的家庭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她当年的决定,应该也是痛苦的吧,但凡当时家庭情况能再好一些,我想,她不会像当年那样做的,一定不会。

结果我刚出来工作没多久,就把当时说的狠话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上班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拿到手600块钱,交了500给她,剩余的100自己装着,继续买读者,买意林,买青年文摘,过我的小时光。

这些年也是如此,家里能帮忙的,我都会积极的帮助。逢年过节,也对爸妈表达自己的孝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父母真的逐渐在变老,能真正陪伴在他们左右的时光,是那么的少之又少。孝顺二老都来不及,哪里还想得起,去计较当年的那一番小仇恨。

如今,我们心照不宣,谁也没再提当年的事情。有些事情过去了,就不必再回头。有些岁月过去了,也不必感到不堪。那些往事,那些记忆,慢慢的都将会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庆幸的是,千苍百孔的生活过后,仍然能让我们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父母与子女间本来就没有什么苦大仇深,如果真的有,也不过是彼此之间的年龄隔阂,或是理解与被理解之差。

而到了最后,我们与生活与过去,也终能握手言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