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精典我所懂得的人生想法

三十年河西解红楼(1)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24人  李缓之

开言一道研究定位

提笔总论红楼迷踪

惊涛骇浪,拳风四起,席卷八方,难寻踪迹。像霍元甲打迷踪拳一样,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文本一直在书中舞动着迷踪拳一样美妙的旋律。旋律的美妙使人着迷,而我们却很难从中寻找到真正的线索来看清红楼真相。真相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幕后。幕后也许是风和景明,也许是阴云密布,或者是血雨腥风。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看到《红楼梦》文本的隐情。我们为了探寻红楼隐情,这才称《红楼梦》为文本,这是因为我们不把它当作小说来看,而是作为研究对象来看的,并且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研究的对象。我们这样作的目的就是不想被文中的故事情节所左右,能尽量保持一颗平静下来思考的头脑。而我们在这一回的分析文章里,只想对《红楼梦》文本作一个总论,以开启我们系统研究的大门。这个研究过程肯定是十分繁琐细微的,更是充满逻辑推理的,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发人深思的,更是震撼人心的。

说起研究,现在的红学界可谓是硕果累累:《红楼梦》文本是满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结构复杂,头绪万千。书中情节更是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它几乎涉猎了满清封建王朝的方方面面。也正因为《红楼梦》文本涉及的内容太多,这也使得我们追寻红楼迷踪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如何准确定位《红楼梦》文本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命题。

《红楼梦》文本是我国最伟大的具有哲理思想的推理性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文本是那个时代我国一位最具高超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穷其一生写出的最好的文学巨著。这是我们对它的定位。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定位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作者曹雪芹的情况吧!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这还不够全面,我们还要说:曹雪芹还具有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李贺的鬼才以及福尔摩斯的推理天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关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于清代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是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还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皇帝宠爱信任。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曹家接驾就有四次之多。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而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以致贫困潦倒。

经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重大事件后,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社会黑暗,因此对满清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和批判意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在艰难困苦的境况下,孜孜不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数十个春秋,穷其一生之力,最终创作出极具哲理性、思想性、艺术性和逻辑性的我国最伟大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过着“满径篷篙”,“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拮据生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从此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穷无钱治病而逝于家中。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好几种说法,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之说、也有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文本是我国最伟大的古典名著,其影响早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十分广泛地传播于世界各地。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放射着我国古典文学典雅醇厚的夺目光芒,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为他们带来无穷乐趣,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曹雪芹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极富哲理,充满推理的独特笔法为我们创作出了一部古典文学精品。他以生动多变的笔端为我们形象地塑造了四百多个有血有肉的具体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每个人物也都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无论是贾府的小姐夫人,还是丫鬟小厮;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小吏;无论是僧道方尼,还是平民百姓等等。一个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饱满丰盈。《红楼梦》文本更是集我国古典小说之大成者,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水平。因此说它是我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是当之无愧的!

《红楼梦》文本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鲜明地揭露和批判了满清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满清封建社会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末世,更揭示了其必然走向彻底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文本以贾氏家族的兴衰过程,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了他们的种种虚伪、野蛮欺诈、无比贪婪、腐朽入骨和罪恶深重。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必然走向崩溃和死亡的结局。曹雪芹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曲调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部满清封建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生悲剧。

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生活背景、惯用语言、动作形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具体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个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这种创作手法对中国小说的向前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历史影响。曹雪芹在场景渲染、人物描写、情节叙述等文学手法的创新方面,也对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开创性意义,特别是“大观园”这一独立场景的构思创作,更是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先河。无怪乎鲁迅称赞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总之在《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雪芹是非常成功的。像林黛玉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精心地塑造了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雪芹可谓是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这其中倾注了雪芹非常炙热的爱恋情感以及十分强烈的赞颂情感。雪芹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细腻,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可谓是“颦儿一笑倾天下,万方流动石心开。”林黛玉之美,美绝天下!

对黛玉之美,雪芹首先并未直接着墨描绘,而是巧借凤姐说的话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雪芹以"写虚"的笔法描写了凤姐这个美人胚子话中对林黛玉的极大赞叹和欣赏,甚至有点嫉妒。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然后雪芹再从宝玉眼里看见的黛玉形象为出发点,进一步塑造了林黛玉的美丽绝伦:"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女儿态"、"神仙似的妹妹"。雪芹从凤姐和宝玉的眼睛和心理描写之中都衬托出了黛玉的绝世之美。

雪芹在《红楼梦》文本的后面对林黛玉的刻画就更多了,无论是少年听雨高楼上的诗情画意,还是清寒入骨唯我瘦的清瘦意象,或是草木摇落泪为雨的凄凉境况,或者花气袭人心解语的幽幽深情。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欣赏有加,以致于终生难忘。

雪芹以淋漓尽致、细腻温婉的笔法成功地塑造出林黛玉坦率纯真、孤傲高洁、敏感多愁、谦和持正以及言语犀利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既有家庭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她寄人篱下的境况造成的必然结果。

在雪芹的笔下,林黛玉还是个隽雅脱俗的诗人,她才学横溢,气质浓郁,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形象;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不但熟读《四书》,还喜看《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杂剧;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放翁等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体会颇深;她不仅善操琴扶曲,且亦识谱。黛玉既有李清照的才女特质,又有完全区别于历代才女的典型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其他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林黛玉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才的机敏快捷方面,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高出宝钗甚多,可谓是诗社中的佼佼者,她出类拔萃、独领风骚,让人叹服。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都为众人推崇激赏,夺魁不断。她的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风流别致,这根源于她极其强大的观察能力、极其敏锐的感受能力、极其奇特的想象能力以及融情于景的创作能力;即使是一草一木等极其平凡的事物情态,她只要想提笔作诗,就会立即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巧妙新奇的构思能力和独特别致的抒写能力来创作出意象浓厚的上乘诗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内心的生活体验融进诗词创作,通过咏物言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灵魂和悲伤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神韵,亦倾诉了她的少女初衷。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形象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寻求独白。她有铭心刻骨的传神话语,也有伤心无助的凄凉内心,更有追问人生的哲理思考。她由于寄人篱下的环境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种种束缚,造就了林黛玉孑然一身,孤独寂寞,痛苦难言的生活境况。因此林黛玉就是对同生共命的丫鬟紫鹃、甚至是对贾宝玉都有羞于启齿的难言之苦,这些都只能闷在她的心灵深处,不断地煎熬一个少女的高贵灵魂,使得绝美身姿的她整日泪流满面,心中滴血,最终在疾病和心灵双重折磨之下,内心含着极大不甘而离开人世,真让我们悲痛欲绝,惋惜再三。

除此之外,雪芹还于《红楼梦》文本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纷繁多样的精彩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红迷朋友来充分挖掘、分析、理解和揭示。因此我们探寻红楼迷踪所运用的方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用方法不同,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运用的方法是片面的或错误的,我们就只会得到片面的或错误的结果,而不能真正看到其中包含的深刻内容。因此,用对方法也就成为探寻红楼迷踪的关键。也只有研究方法正确了,才有可能揭示出《红楼梦》文本讲述的本质内容。

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现在研究《红楼梦》文本的文章丰盈无比,精彩纷呈。它们各自的研究领域也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研究领域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自然会完全不同。因此,研究领域就成为用对方法后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确定的研究领域是隐匿学。我们只想从隐匿学的角度,用哲学、系统论的方法来探寻红楼迷踪,以揭示雪芹隐藏于其中的深层奥秘。这也是以前的研究者从来没有运用的方法。哲学的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系统论的方法将为我们揭开《红楼梦》文本中鲜为人知的残酷真相,也为我们揭示出雪芹的创作构思和写作方法,进而为我们揭开红楼迷踪中鲜为人知的隐藏内情,这就是满清封建王朝惨无人道的抄家经过,以及雪芹满腔的血泪控诉。我们既然选择隐匿学作为研究领域,那我们研究时的主要对象就是《红楼梦》文本,而不会去《红楼梦》文本以外的地方去探寻其中的所谓隐情。换言之,我们就是以《红楼梦》文本来研究《红楼梦》文本,运用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从中寻找出雪芹所隐藏起来的真实内容。我们要想解答《红楼梦》文本中的问题,就要在《红楼梦》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因此,多读《红楼梦》文本,想明白雪芹行文的真实意图,弄明白雪芹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搞明白雪芹是如何构思和创作的,等等这些问题就成为追寻红楼迷踪最关键的所在。只有带着问题来阅读《红楼梦》文本,我们才能从思考中寻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这也是我们研究时大的方向和方法。

因为我们运用的方法全无先例可循,完全独创,分析的角度纷杂细微,独特别致,不同以往,因此我们得出的结果也是新鲜独到,十分离奇,怪异无比。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声明,我们所运用的方法只适合于雪芹创作的千古奇书《红楼梦》文本。我们也只想就这部伟大的作品来谈谈我们也许不成熟的想法和方法。这些想法和方法只是针对独一无二的《红楼梦》文本而言,而不涉及这部奇书以外的任何人物文字和事情内容。我们的这些分析和解读方法也只是就事论事的一种思考和解答。如果丢开千机百变的《红楼梦》文本,我们的这些方法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这也是我们必须事先加以说明的。否则,我们的这些方法就有可能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我们的这些方法是揭示红楼迷踪所必须运用且绕不开的金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文本既是一部千古奇书,也是一部万变魔书,更是一部雪芹对满清封建王朝血泪控诉的隐秘冤书。不解开红楼迷踪,我们红迷朋友就理解不了《红楼梦》文本的内在含义,明白不了雪芹的良苦用心。不解开红楼迷踪,我们红迷朋友就无法看到和理解到其中所隐含的丰富手法。不解开红楼迷踪,我们红迷朋友就不能真正懂得我们汉语是一门伟大的语言艺术。这些是我们解开红楼迷踪之前必须向广大红迷朋友加以说明的地方。

也许有的红迷朋友可能看了我们的系统分析文章后,会认为我们这样的研究会有“断章取义”之嫌。我们认为这恰恰是雪芹创作《红楼梦》文本时所采用的方法。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文本是为了隐藏真相而构思创作出来的。既然是为了隐藏真相,那相对于恢宏雄伟的《红楼梦》文本来说,其中涉及真相的文字肯定是十分稀少的,而不可能是大量的、整章整段的被雪芹写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涉及真相的文字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红楼梦》文本之中的。这就为“断章取义”的研究方法创造了条件。其次,从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交待的成书过程来看,《红楼梦》最原始的文本是《石头记》,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而真正的书名《红楼梦》却出现在第五回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将完整事件分开来写作的表达手法。像这样的表达手法在《红楼梦》文本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就不再列举其它事件了。雪芹这样写作本身就使得“断章取义”的研究方法成为必要的选择。再次,现在红学界研究已经得出雪芹在很多地方会运用谐音这种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本就存在一语多义的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推测,这也为“断章取义”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充分条件。最后,雪芹以哲学的方法将真与假,有与无联系在一起来写,这本身就造成了《红楼梦》文本中假多而真少,无多而有少的现状,这也使“断章取义”的研究方法成为一种必要的方法。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我们认为“断章取义”的研究方法是可取的。

对于《红楼梦》文本的哲理性这一看法,我们会在后面的分析文章中做专门探讨,这里先不多说了。

《红楼梦》文本的推理性这一定位是雪芹创作手法的必然结果。雪芹最大的创作手法就是将真相隐藏起来,那如何隐藏而又能被有心人看到就成为雪芹进行创作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雪芹隐藏真相也只能通过创作手法来实现。因此我们要想发现雪芹隐藏的真相,就得以《红楼梦》文本为出发点,来探寻和发现雪芹的创作手法,这种探寻和发现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带有推理的性质。我们也只有找到雪芹的创作手法,才能以创作手法为出发点,从中寻找到《红楼梦》文本中隐藏的真相。因此,这种探寻真相的过程本身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我们对《红楼梦》文本中的推理性定位也就由此而来。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给出的《红楼梦》文本定位是基本合理的。定位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在本回追寻红楼迷踪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只是对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交待。很多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工作,我们会放在红楼系列分析文章的后面各章回中来向红迷朋友们进行详细说明。这一回分析文章中,我们只进行总体论述和说明。

雪芹既是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汉语言学家,更是系统论的开山鼻祖。相信红迷朋友看了我们的这些分析文章以后,就会认为我们的这些评价是合情合理,完全毋庸置疑的。

对于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的评价,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他创作的《红楼梦》文本是我国古典汉语言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的许多词汇都是雪芹独创,有许许多多都已经成为成语而流传百世。《红楼梦》文本中的许多诗词也丝毫不逊色于唐宋诗词,就诗的言情境界而言,有的甚至超越了唐诗。《红楼梦》文本创作的大观园更是对我国古代小说创作手法的大胆开拓,这一构想为书中人物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活动场所,它如同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红迷朋友看到了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真正生活状况,彻底颠覆了我国古代有关大家闺秀的千篇一律的套话描写,也彻底颠覆了我国古典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刻画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她们高洁雅致的生活内容,以及为家族门第束缚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雪芹创作时的语言更是诗化的语言。就像一位心中戴着镣铐的美妙绝伦的语言舞蹈家,在文字的舞台上不停地舞动着美轮美奂的优美舞姿。《红楼梦》文本不断地以其迷人魅力彰显出汉语言文学的优美境况和艺术张力。因此,雪芹足以堪称为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比之苏轼也只有高过而无不及。

说雪芹是伟大的哲学家,这一点可能有的红迷朋友不太认同。其实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文本中既有我国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想,也有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更重要的是《红楼梦》文本中还运用了我国古代的矛盾故事,雪芹对矛和盾的认识有了自己独到的哲学见解。他将矛和盾看做一个统一体,十分神奇地运用到了《红楼梦》文本的创作之中。以文学的形式来体现矛和盾的辩证关系。纵观《红楼梦》文本,雪芹将事情的真和假、有和无等这些相互矛盾的关系以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方式来进行描述,从而阐述了矛和盾的新型关系。这也与哲学中的矛盾律有许多相通之处。真和假、有和无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红楼梦》文本的基本框架,其中显现的哲理让人叹为观止!就这一点来讲,雪芹也足以堪称为我国十分杰出的哲学家了。雪芹让许多看似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却同时出现在了《红楼梦》文本之中。合理和荒谬,真和假,因和果,好因和坏果,好因和好果,坏因和好果,坏因和坏果同时出现在《红楼梦》文本之中。雪芹以文学的形式对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做了十分全面而深刻的描述。所以称雪芹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雪芹是伟大的汉语言学家这一点也是肯定无疑的。可以说《红楼梦》文本中几乎运用了汉语言文学的所有修辞手法。不是汉语言大家是不可能如此运用自如的。不止如此,雪芹还对一些汉语言文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一些崭新的写作手法。特别是雪芹创作出了立体的文字表达方式,呈现出一语道数事的叙事方式,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红楼梦》中故事的展开线索也是多重的。有主线、明线、暗线、预线、隐线等至少五条线索来展开小说情节。《红楼梦》文本就像一部华丽跳跃的五线谱,流动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它的主线就是真和假的相互纠缠,明线就是贾府的兴衰过程,暗线则是在写自己曹氏家族的兴衰荣辱,预线是对故事情节进行预言,隐线却是隐藏在这些故事情节后面的雪芹真正意义上想要揭示的鲜为人知的自己家族被满清封建王朝抄家灭门的血泪横流的整个过程。雪芹正是运用这么多线索,才将《红楼梦》文本写成了表面的语意和隐藏的语意并行不悖的文学作品。

系统论是现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在《红楼梦》文本中也可以发现对这些理论成果的文学运用。雪芹以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文学手法来揭示这一理论的内涵,只是雪芹未能从理论上阐述系统论罢了。《红楼梦》文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含着模糊的地方,也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各式各样的谜局。整部《红楼梦》文本是一个大谜局,在这个大谜局之中,雪芹又创作出许许多多的小谜局,这些小谜局共同支撑起整部书的故事情节,而这些小谜局是为大谜局服务的。要解开大谜局,就必须先解开这些小谜局。小谜局的解答是解答大谜局的必要条件,大谜局的解答则有赖于小谜局的解答。这和系统论中的母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是完全一样的。《红楼梦》文本中有很多模糊的内容,这些模糊的内容并不影响整部书的总体内容,这和系统论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红楼梦》文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系统论的理论雏形。

综上所述,《红楼梦》文本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的思想可能还远不止这些。红学界以前的研究文章基本上是零零星星的,不能系统全面地发表研究文章,这也是一大缺陷。我们以系统论为出发点,系统全面地研究《红楼梦》文本,以求追踪红楼迷踪,希望最终能解开其中包含的谜局。这也是为了能看到雪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为了能还原出雪芹的最初文字,即《红楼梦》文本中所说的《石头记》,以求从中能看到《红楼梦》文本之谜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