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产品契合度、张小龙 4 小时演讲笔记 | 产品荐文 201
眨眼间 2019 来了,我的 2018 还没来得及回顾,再眨了一眼 2019 年 1 月已过。1 月份的元旦、团队出游、个人旅游等事情虽然把每周的工作节奏都压得更紧,却仍然比过往任何一个月都学得更多。可惜我不善总结,说学得更多,却说不上学得什么。😔,还是看这周简报吧。
🗞 荐文
《Feature/Product Fit》
作者:Casey Winters
有个词叫 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度),是产品增长之前需要找到的一个证明自己是被市场需要的契合点,Andrew Chen 在他的《Zero to Product/Market Fit》( http://andrewchen.co/zero-to-productmarket-fit-presentation/)中举例说(2C 产品),这个临界点可能是用户每周至少使用 3 次,也可能是每天 100 个自然新增。Product/Market Fit 针对的是整体产品,是在早期判断产品能不能走上道的衡量标准,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做的是产品中的某个功能。一个功能怎样才算做(抄)对了?我自己的判断标准是 ① 目标用户测试后是否认可?(定性)② 新功能使用率是否符合预期?(定量)③ 对提升 AARRR 其中一环提升效果如何?(定量)。
说实话,即便有这样的判断标准,我也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否就对了。似乎是个信心问题。Casey Winter(前 Pinterest 首席增长官)对应 Product/Market Fit 提出了 Feature/Product Fit,是一种更清晰的判断标准,且必须包含:① 新功能的采用率(Adoption)如何?② 留存率如何?③ 对产品的贡献(留存、激活等)如何?没有找到 Feature/Product Fit 的功能只会让产品变得臃肿,增加用户学习负担,不如砍掉。
《How To Launch A Product or Feature To Maximize Growth》
作者:Brian Balfour
新产品/功能的常规发布思路是这样的:发 App 内推送、在自有宣传渠道(比如微博)发公告、发 PR 稿……广而告之好像没什么错,但作者推荐一种更加聚焦目标人群且可循环执行的思路:① 推广对象范围锁定到目标用户 。把「我可以怎样吸引流量」的思路转变为「目标用户会在哪儿?」;② 触达并这批用户。无论是发在 Product Hunt 还是 Hacker News,方式不限;③ 进一步筛选用户。通常第 2 步只能找到大致符合预期的用户,所以这里要再筛选一遍;④ 观察数据验证假设。从第 3 步中筛选的用户是否对你的新功能满意(例如通过 NPS 衡量)?是否达到 Product/Market Fit 或 Feature/Product Fit?;⑤ 循环以上步骤。
《张小龙 4 小时完整演讲笔记》
整理者:笔记侠
前阵子,张小龙演讲精简版、干货版、精华版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我不喜欢看。压缩必损。站在自己的立场,根据自己的认知来理解、反思、吸收、消化,这过程可比看别人的笔记有意思多了。要有录制版就好了,毕竟,演讲者演讲时的语气语调也是一种信息呀。
《人工智障 2 : 你看到的 AI 与智能无关》
作者:Mingke
一篇烧脑热文,给自己补充一下 AI 相关的知识。喜欢作者分析和讲解的方式,有点行业内幕的意思。
💡 有意思
○ iOS App 《2019 字体日历》中有一个「撕下的页面」功能,模拟了现实生活中撕下的日历堆叠的样子,还可以通过摇一摇来整理好。
○ 不记得从哪儿摘抄的了,虽然不完全认同,但颇有道理:
想要做出能打动更多人的艺术,需要的不是一份针对所有人的问卷调查,而是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的内心。因为越是你内心深处的感受,越可能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共通的。沟通(communication)的英文字根,正来自于共通(common)。
🔋 小推荐
《收纳达人近藤麻理惠》,Netflix 最近推出的真人实境秀,在 B 站可看。麻理惠是《怦然心动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应该有所耳闻吧,这部片子对于家里乱得一塌糊涂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适合在春节时观看和实践。在第一集看到麻理惠在收拾房子之前给房子致敬那个片段,眼泪莫名其妙就来了。
往期荐文可在 这里 翻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ild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