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do have
刚才和邻居聊天,问起我在建筑业混了20多年,怎么也不考个建造师或是造价师证,证书放单位就能多赚钱。
我说自己不是本专业,还是个撂爪就忘的猪脑子,所以也就没走那个脑子,即便考肯定也考不过。
她说:你没试怎么知道考不过?你得这样想,有了这个证书,我哪天不想干了,也敢舒舒服服躺平,因为有单位给交我保险,工资照发,躺平怕啥?
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来我这么多年都是被自己脑子里的限制性思维给禁锢了。
以身份为导向,去努力学习,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而不是以目标为导向,给自己设立无数个障碍,吓得裹足不前,最终一事无成。
不由得想起最近听的“觉知三角”的概念。
觉知分为三个层次:
1.念头/想法/思维;
2.情绪和你的感受;
3.身体感觉。
当你的想法念头得以实现,你觉知到自己此刻肯定是放松愉悦,身体轻盈飘逸。反之,则情绪低落,身体沉重懒散。
在遇到事情受阻失败时,我们往往会开启两种模式,单家模式或多玩家模式。
如果你为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负责,不怪罪他人,那你就是开启了单机模式。
很多一部分人会把坏结果怪罪为环境,运气或是嫁祸给他人,那你就是开启了多玩家模式。
单玩家模式是为自己选择和行为结果负责。多玩家模式是不愿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责。
我们通常会觉得我拥有什么(have),然后我再去行动(do ),最后我有一个什么样的状态(be)。
就像我,认为我只有相关专业,才能考试,最后才能取得证书多拿工资。
而邻居假设的是:我假设自己有这个证书能多赚到钱(be ),然后为了考证积极行动(do),最后我自然而然就成了具备相关技能的专业人士(have )。
觉知三角放在我这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是手脑心三方面的结合:
先有了多赚钱的念头,带着愉悦感轻盈的心情,去好好看书听课做题,最后走入一个积极向上的正循环,有信念支撑,情绪高涨,身体力行,结果达成。
乔·卡巴金说过:你无法阻止海浪,但你可以学习如何冲浪。
好吧,我先买个冲浪板,找个好教练,不畏风浪,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