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同课研文本,异构显能师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心语文

今天由关集中心校承办的第三协作区同课异构比赛初中语文专场如期而至。

来自民中、赵集、郭庙、三塔、关集的五位选手相继登台,结果是异彩纷呈。

现总结如下:

一、同课研文本

这次选的同课是七年级上册的《纪念白求恩》。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白求恩精神,走进纪念白求恩,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字,积淀文化,初识议论,树立成长标杆就成了五位老师共同的任务。“教什么”大同小异,他们的“异构”,只能在“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上发力。

二、异构显能师

一个有能力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区别不是太大,但教法的选择却会大相径庭:

1.教学理念是教法选择的第一根据

五位教师,两位老师选择了22版新课标里的“情境导学”“任务群驱动”的理念,并且让其落地入课,三位老师仅仅表面上贴近“任务群驱动”教学。结果自然是前两位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

2.细推细节,是教法选择的成功的重要的体现。

第一名和第二名差别在哪里呢?答案自然是理念方法相似的前提下,看谁细节方面做得好,而且这个细节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其中这两处细节,我认为关系到课堂的成败:

①境课并行,互相融合

“情境的真实”难度极大,我认为“真实”,不如改为“合理”与“接地”。“合理”即合乎逻辑,“接地”即贴近学生的生活。

M老师“太和博物馆设置白求恩纪念厅”征求我们的意见的情境。

Z老师河北唐县白求恩纪念馆邀请我们参观。

两情境虽相似,哪个更“合理”,更“接地”,自然可见。

而且情境一旦确定,课堂所有的导学活动必须受情境制约。M老师的情境定好后,在不少时间内的教学行为是游离情境的。

如“人物生平厅”其任务在于走近人物,了解白求恩,“讲好白求恩的故事”是脱离“生平”的。

②任务驱动,任务要指向性明确,让学生容易操作。

比较而言Z老师的任务设计是比较好的:即不是“我们来探究”“我们来读/悟”之类指向不明的任务。

教法运用上细节挺多,如M老师、W老师简约形象的板书设计,如X老师写法的多次归纳,L老师流畅的语言。但我认为上述两点最能表现在教学风格上的“固守”与“突破”,决定了你是否真正贯彻了新课标,决定了你教学上的保守与创新!

附录一一简评五位老师的课:

1号:情境创设,任务群驱动。师生配合积极高效,板书设计简约形象颇具匠心。细节上有待推敲:①教学设计过于详实,预设过多必然挤压生成的空间②境课有间,情境创设服务于导读,入课后设计人物生平厅(人物故事、行文思路和生平之间贴合度待提高),光辉形象厅(总结精神),精神传承厅(人物评价,好像与精神传承有距离)③教学语言欠提升(殉职读三遍,评价说“读得很仔细”。④只有听说读,缺了写。

2号:教学设计简约、新颖,课境同行,学文学人。授课流畅,听说读写训练齐备,师生配合。

细节上仍需努力:

①走进白求恩,“进”字当改

②板书稍显粗糙

③课堂总结已完,课却仍在继续

3号:中规中矩,教学设计简约,板书设计醒目,有创意。重感悟,重积累,如精句背诵。基本功扎实,语文味足(几个词几个句一段一篇文),给方法,练能力)

“新”味不足,情境没有,任务群有,但任务指向模糊(任务二做探究,任务三我来读/悟)

4号:朴实无华,语文味足。任务驱动,设计简约。教学资源利用充分,人文教育意识强。课堂容量大。

①“新”意不足,情境没有

②容量过大,学情把握不准

③课堂上对学生语言的实践引导待强化

5号:课堂朴实,资源利用充分,语言流畅,但创新不足,新课标的落实不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