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皆安
今天十一长假最后一天,还是下雨,这雨下了有两天了。喜欢雨天,不是喜欢雨天的浪漫,是喜欢雨天可以堂而皇之地闲着。
昨天早上醒来时,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挺大的。有点遗憾,放假本可以安安心心不用考虑时间去晨练。计划中的事被打乱了,不知道这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不时扒开窗帘看一下雨有没有小,最终还是没去成。今天早上出得门来,脸上落了丝丝细雨。随手取了放在廊檐下晾衣架上的折伞。打着伞健走,别人是看我有点疯还是觉得精神可嘉?都无所谓,想好了做什么事,没做,心里总是有点没着落。
雨天尽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来。阳光灿烂的天气,总像后面有什么追赶着,搞卫生、上街买菜、或者去哪走走,或者先生有安排需要我看店。雨天,所有的都有理由取消了。天气够潮了就别再搞卫生把家里搞得湿哒哒;下雨,出行不方便,菜就将就了吧;有活雨天也不能做,先生安心守着店,我就安心守着家。雨天,万事皆安。
雨天,人静,心安。用两天时间看完了上次阅读分享会上的书《洞庭茶师》,52万字。真的很佩服作者,这么长的小说是怎样写下来的?且不单单是这一部,还写了四十多部。四十岁不到的年纪,有这么大的成绩,这是经过多少磨砺?
《洞庭茶师》以苏州西山一个小镇为背景,以开发小镇茶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为主线,再以六个小镇上成长起来的小伙伴,如今各自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辅线。文中有大量小镇及周边风光、风土人情的描写,迎合了当下主流——文旅开发这一块。文中众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的结局都是向上、向善,没出什么大意外。文中也有大量网络用语,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掩卷还是佩服作者能把控这么宏大的的叙事,并非土生土长之人,对茶叶了解之深,这是做过多少写作前的功课?看完,受益匪浅。
闲着又看完了纪实文学《一条大河》,这是记录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太浦河的开挖过程。我也曾经参与过太浦河历史资料的收集,前后历时三个月,对这段历史怀有亲切感,如今看完整的文字记录,感叹作者的功力,不仅把这段历史完整呈现,更给人美的感受。曾经采访过多个当年参与开挖太浦河的老人,大多数记得的是当时的艰难,当时的各种不公。但到了作者笔下都成了与天斗与地斗的豪迈、为了子孙后代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作家该有的意识,并不是为了迎合上层而歌功颂德,是呈现给读者健康、向上,蓬勃的一面,即便是写暗黑,也是给人警醒的暗黑。这是作为一个作家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