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和孩子》(一)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教练奥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爱,金钱和孩子》。是两位经济学家写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人们的育儿方式受什么影响。

这本书不是讲育儿方法论,但值得每一位父母读。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价值,一是可以看清当前形势下,育儿的潜在焦虑点都在哪儿。二是从宏观研究和数据统计的角度展示,当前最适宜的教养方式是什么。

今天先说第一个。

为什么大家都会热衷于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发现,我们无意识中是有一个成长路径的:

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收入。现实中,这也确实是一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验证过的路径。

这条路径上的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焦虑点产生。

(1)学习好

在这一环上,如今与家长的关系最大的就是家长的投入了,包括经济上的和时间上的。现在全民鸡娃。所谓“鸡娃”就是一种密集型的教养方式,比如育儿嫂、早教、兴趣班、课外班、孩子社交聚会……

而富人的需求拉高了整个社会的学费和服务价格。

时间投入其实也和经济有关,普通人不一定能全职在家,或者请保姆代劳家务,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辅导作业、接送上课、陪练。

(2)学校好

在“上好学校”这一环上无须赘述,就凭“学区房”三个字就够了。而这个环节焦虑的根源,主要在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如果每个学校都差不多,谁还折腾这事儿呢?但实际就是有“渣校”,有“牛校”。

(3)好工作/好收入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收入差距不大,像我们80后小时候那会儿,哪儿有“鸡娃”这回事。现在,无论找工作还是创业,清华北大藤校就不用说了,有个985、211的背景总是香的。好的高等教育,似乎成了成功的先决条件。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当教育成果在未来会影响孩子的收入水平,那学习就重要了,上什么学校也重要了,这些焦虑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鸡娃不是“内卷”那么简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好消息是,最近的随机派位、“双减”政策还有教师轮岗,其实都会让父母感觉好一些,正是因为这些政策的方向都是在促进教育公平,减少鸡娃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