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眼里的“儿童”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桐趣

朱熹—“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从小打基础,就有了圣贤的坯模。

王阳明—把孩子看作孩子,顺势利导。“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约翰.洛克—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儿童的天性就像一块白板,榜样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

卢梭—做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把这个世界造成了人类的第一天堂,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小心,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却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胡传—《学为人诗》幼子家训: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礼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凡为人子,以孝为职。善体亲心,能竭其力。

鲁迅—要拯救孩子。“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周作人—“我们期望教育者授于学生智识的根本,启发他们活动中的能力。”空想着能够替小朋友们尽一点力。

王朔—“没有一个孩子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

这一路,从北京到杭州,从一千年前缓慢走来,让我看到了“现代儿童”的诞生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