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聊聊离别这回事

2019-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汩摇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半,明天是我的小伙伴为我举办欢送会的日子。

我很开心,很激动,因为要做的是一件我很喜欢的事情: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当然还有前戏,唱k。

开心之外,更多的是不舍,此次分别,江湖很难再见,就算再见也难免会词不达意。

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一群人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呢?可能来源于我大学的美好回忆。

大一那年,要“送旧”,即送走大一届的师兄师姐们。我们为师兄师姐准备的特别节目就是做一餐饭,做一餐20人左右分量的饭,这可够大型,够累的,我至今都还保留着那个菜单,叫做“项目中心送旧菜单”。

我们的做饭工具很匮乏,电磁炉,电饭锅,锅碗瓢盆都是凑来的,没办法,不是在厨房正儿八经做的,而是在宿舍里,开两个小炉子。

送旧那一天的具体细节,我还是记得一二的,但不想讲太具体,只记得我是一个打杂的,总在来来回回奔跑,帮这个拿东西,帮那个取东西,记得很累,但很热闹,所以很开心。

那时的我,知道伤感,但不懂离别,只知道那一天只是做了一餐饭,而不懂那一餐饭代表着,之后,我们的联系会越来越少。

正如大学毕业时,常念叨着且行且珍惜,却不知道,今后的我们会因各奔前程,过上各自的生活,无暇回味这段感情,在联系越来越少中,慢慢蜕化成只是朋友圈里的朋友。

我是一个很抗拒离别的人,因为抗拒,所以淡化,不愿意去思考离别本身,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其实也很好,想得少,烦恼便少。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也因此错过很多。

从小学到大学,就一直在错过。

小学毕业礼,我不觉得那是一场离别,而仅仅是升学,没有与最好的同学告别,没有互留联系方式。等到上大学,因强大的网络科技,我们互加微信,终于取得联系。但多想回味的熟悉感,也抵不过因多年未曾联系的陌生感,如非出于利益关系的交集,只能用来缅怀。

初中的毕业礼,学会了什么是感伤,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懂得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但我并没有学会离别,只记得那天,定格在炎热的下午,全班同学排好队形,等着校长领导班主任按部就班入坐,然后“卡擦”一声,拍下了一张张因阳光刺眼,而绷紧褶皱的脸蛋。

我自幼是一个情感淡漠的人,当然特指对人类情感的淡漠,对大自然和小动物却尤其喜爱。初中,美好的青春期,是别人初恋和珍贵友谊的萌发期,对于我来说就是打游戏的高峰期。

初二那年,是我初中最贪玩的一年,学习成绩又好,在班里算小有人气,有一群小迷妹很喜欢我。但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只因为我没有慎重对待离别本身,以为散了就是散了,没有什么好回味的,就这样渐渐走失了。

现在想起那时的我们,干的那点破事,胸口还是暖暖的。但还是要感谢上天给我留了一个重要的小伙伴。

高中的离别,我本人是很不愿意触及的,并不是因为有多么不想告别的人,毕竟我的情感细胞总是比别人慢一拍,而是,高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高中,是我告别孩童时期,以大人的姿势走向青春期的符号,很多的压力无处释放,很多的焦虑无处表达,很多心态上的转变还不能适应。更重要的是,那是我最孤独的一段时期,我就像一只蜷缩的刺猬,不想让任何人靠近,也只把温暖留给自己。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高中的毕业礼,是对幼小无知,无忧无虑的自己的告别。这样一场离别,我也没能慎重对待,我欠自己一个交代和一份肯定。

直到今天,读完大学,工作一年半的我,开始想认真的对待离别这回事,开始有一丝丝想回味过去。

过去的我,从不会发出,以前什么什么真好的感叹,因为我的注意力永远都放在了未来,放在了新鲜的事物上。

认真对待离别,与每个喜欢的小伙伴好好分手,并不是煽情离别本身,而是更珍惜当下,不要在某一刻突然惊醒,感觉被时间忽悠了,怎么我们就没联系了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