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那个在山里开了10年艺术空间的朋友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晨熙小太阳

今天中午朴给我发微信,问我下午3点有没有空,想让我过去会馆帮她弄一下公众号。我说好。

由于这段时间非常忙,因此过去后我本打算立刻开工,早点弄完早点结束。她却邀请我在窗边坐下,问我想喝什么茶,说:“喝完茶我们再进入工作。”又拿了一本诗集给我,说这是昨晚分享的李老师的诗,你看看。

我原本是有点着急想快点做完走的,但一到她的会馆,就慢下来,什么杂念也没有了。坐着翻翻诗集吧。一段时间后我们进入工作,她把相关东西告诉我。她说话是很清晰又慢条斯理的,声音很轻柔,我也就一句一句的听着,一件一件的做。以前我还在她的会馆工作时,她曾经坐在我旁边,我们看着ppt上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的改。看到哪里有点不确定她就就会问一下相关的人,然后修改。

我就在旁边等着她,听她提出修改意见。她也会等着我,当场就改。

那次朋友正好在店里喝咖啡,围观了我们的工作情况。她出门后和我说,还好你和朴配合得很好,要是换做我的话,肯定很着急。我知道,工作都要讲究效率嘛,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完。绝不可能出现这种坐在那里,一个慢慢说一个慢慢改的情况。

其实我在修改的当时,心里也有一点着急,想着不如你把一次性看完后把意见提出来,我自己改还更快。但转念又觉得我是可以适应她这种工作模式的。

于是我们配合得也一直挺好。我不再急急忙忙,都是听着她把事情说完再去做。有什么问题就耐下心来一起修改。

当时我的想法还停留在配合别人的工作模式这个层面上。

但当我不再正式在那里工作后,只是偶尔回去那边帮忙时,才正式体会到她这种不急不躁的,安住当下的力量。

但这种不急不躁、安住当下又不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那样,而是很出尘的,特别有韵味和特别美的。实际上,我很难某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这种感觉,只能通过她平时的细节来描述一二。

她是十年前来到山里,开了一个艺术空间,坚持给山里的艺术家们办艺术展览。后院有咖啡喝茶,偶尔举办艺术沙龙。很多(有钱的)人被她和她店铺的特质吸引,成了回头客。

她信佛,不是那种天天念佛焚香的信,是很清净的研究佛法中的哲理并依教奉行。由于每天坐禅、吃素的关系,又长期浸泡在茶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圈子里,她身上结合了佛法给予的清净气质和艺术家的孤傲气质,还带有天真。这点,先不说她的内在涵养,光从她走路的体态、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中都能感觉得出来。

她走路是很轻盈的,脚步一踮一踮,如果穿上旧上海风格的真丝缎料,就很像近代民国时教养很好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她说话细声细气的,声线又很有女性的清甜,虽然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是,“由于长期吃素导致的中气不足”,但听的人听了是很舒服的,就像箫声给人的感觉。

做事情的时候她也很清净。你从来不会在她身上看到我们因为事情太多或者事情不顺利而导致的焦虑、心浮气躁。也从来不会说做这件事的时候想着那件事。做一件事就是一件事。泡茶的时候就专心泡茶喝茶,写公号的时候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字,办画展的时候,她指挥装修工人装画架、装射灯,一点一点的调整画的位置和灯的打光效果。她确实体现了佛法里说的,“只要你心存正念,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种禅修。”

有一次她要把后院重新装修一下,请装修工人来重新弄地板。但装修工人说好了来,有一而再再二三的放她鸽子,明显就是当时忙不过来但又舍不得放弃这个客户,只想拖着她。她也表达过生气,但我在旁边看着,总觉得还是少了点气势。因为没有真正的焦虑,所以语气里也没有那么多愤怒。

她也有和我抱怨以及表达店铺生意不好租金都快付不起了的焦虑,但她身上天真和清净的气质太过突出,往往就盖过了那些焦虑。虽然我知道开艺术空间确实是很有挑战的。山里人流量不多,普通人也都不会欣赏和买不起艺术品。虽然她的朋友都是有钱人和艺术家们,但一杯咖啡一杯茶也收不了多少钱。

也因为这样的困难,她身上就更拥有坚定的力量。内心波涛汹涌,但表面看起来却永远是平静的。好像她可以扛起所有的事情。

她也确实是很能折腾,为了她的追求。在艺术空间经济紧张的时候,有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专门设计带有中国传统元素和韵味的衣物,很符合她和她富贵朋友们的气质。卖衣服就比光卖咖啡或茶好多了。

衣服卖了1年后,没想到她又找到了合伙人,在山里开了一家很大的高端私人艺术会馆。买衣服、卖酒、卖茶,举行各种艺术和文化交流沙龙。

这段时间疫情让实体店铺的生意很不好做,我过去的时候,她指着摆在那里的一摊衣服和我说,你看看我亏了多少,这么多冬天的衣服,一件都没卖出去。

不过她还是在那里晾衣服,挂衣服,会馆里摆着新鲜的花。

我想起我当时还在那个艺术空间和她工作时,她也是这样。有时哪怕两三天空间都没有一个人进来,她也会不停的收拾空间,给空间插上新鲜花束,有时是山里摘的野花,有时是进城买的花,还有一次,别人店铺开业后,把那些篮子装的鲜花都扔了,她居然去捡回来,再拾掇拾掇,又变成了富有艺术感的新插花。于是空间永远都保持着接待客人的最好状态。

我想她做到了心不随境转。不管外在的反馈如何,不管店铺里有没有客人,她都像下一个客人马上要来了那样,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就像《海鸥食堂》里的那个老板娘,一开始一个来吃饭的人都没有,她每天一早就擦桌子,拖地,收拾卫生,每天都推出新的食谱,有时是饭团,有时是面包。有一天她做了很多面包,面包的香味飘到外面,吸引了路过的人。慢慢,人就越来越多。

始终保持初心,坚持做好该做的事情,不因外在环境而有所懈怠。并坚定的、清净的朝着她该去的方向走。这样好的能量场下,好的事物也会被吸引过来。可又有多少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最终,慢慢把决定权都交付给了外在呢。

她的空间是当代艺术空间。她是很喜欢当代艺术的。她觉得,当代艺术抛掉了外在的那些束缚,形式,刻板印象,是超越和自由的。

也难怪,她说她自己有精神洁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