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情书:做了妈以后,我才真正懂了你
妈妈:
这个母亲节又到了。今年,您65岁,我的儿子2岁,这63岁的祖孙年龄差,成就了我对你的理解,也成就了我对“母亲”二字的珍视。
我终于知道,我成长背后你所付出的那些点点滴滴。我也终于知道,有一种爱叫“母爱”,有一种坚强叫“为母则刚”。
01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妈妈,你可能不知道,就在前几天,一条关于赵丽颖产后的微博刷了屏。
我知道,你素来不关心明星,也会觉得这个话题过于矫情。经历过一辈子的风风雨雨的你,那些喂奶的痛苦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淡如云烟。只是,你从来不说难,你一直淡淡地笑对生活。
前几年,一部叫做《请回答1988》电视剧走红大江南北。电视剧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当大女儿宝拉因为游行示威被警察抓走时,她的德善妈妈哭着向警察跪了下来,告诉警察自己的女儿有多优秀。宝拉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我都觉得上火。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你虽然没有向德善妈妈那样有为我下跪的故事,却同样不容易。我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出差,你忙里忙外非常辛苦。我体弱,有时候深更半夜发烧,你和舅舅深一脚浅一脚半夜把我送至医院。一向不愿求人的你,会为了我和医院的医生非常熟捻。
如今,我有了宝宝。你为了更好的照顾宝宝,你每天在网上查阅育儿资料,甚至学会了用手机到医院挂号付费给宝宝看病。我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每每下班回家,我说我来陪孩子玩,你总是给我递上一杯热水说:“歇歇吧,上班辛苦了。”孩子住院,你总说“我来陪床。你们上班真的不容易。我们白天不用上班。”我知道你不是不累,你只是不想我累。
宝拉说得对: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因为“爱屋及乌”,所以你把对我的爱迁移到我的孩子身上。
爱,就是这样代代传递。古今如是。
02 职场妈妈的两难,只有职场妈妈知道
我常常抱怨,人到中年,在职场和家庭角色切换中有些力不从心。你总是笑笑。其实,我知道你深有体会。
我还记得你告诉过我,你原本并不近视。生了我以后,你渴望自我成长,攻读大专。于是,一边坐月子喂奶一边斜靠着枕头温书。后来,你在月子期间,如愿考上了大专。可和收获那张“入学通知书”一道,你也收获了一副近视眼镜。
如今,人们常说“职场妈妈”这个概念,我们这代人常常自称“中年老母亲”,时不时会对孩子“抱起了娃养不起你,捡起了工作对不起你”。可在你所处的那个时代,女性的职场通道更是狭窄。好强的你不得不在平衡家庭、工作中艰难选择,有一段时间甚至只好把我送至外地奶奶家。你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很多时候都会念叨:“我那个时候对你照顾的真的不够。”
然而,你不知道,我从未埋怨过你“对我照顾不够”。每次谈及你,我总是很骄傲地对朋友说:“我希望像我的妈妈一样,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在我心中,你一直是我的榜样。
如今,身为职场女性的我,也常常会面对同样的困惑,一如当年的你。就像电影《找到你》中姚晨饰演的女主角一样,我也常常会有同样的感慨:“这个世界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没有人会觉得那是个职业。”
是的,当孩子生病时,我不得不忍受老板的白眼,请假陪娃去医院;当面对出差、培训等机会时,我总是不得不实行“鸵鸟”政策,生怕老板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每次我对你谈及这些,你都说“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不容易了,你们还比我们多一个房贷负担。”然后,尽最大可能的照顾好我的孩子,希望我没有后顾之忧。而我,也总是能力所及范围内尽力工作,因为我也希望你能以我为荣,希望未来孩子会以我为榜样,追求个人价值和人生梦想。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是英雄。
而每一个职场妈妈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坚强的后盾。她们的名字也叫“妈妈”。
03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育儿方法,但我们都在通往完美的路上
就在昨天,我心血来潮,翻出了一档很久以前的综艺节目《妈妈学前班》。在其中一期节目中,原体操队员刘璇的老公给刘璇写了一封信,他写道:“世上没有完美的育儿方法,但我们一直在通往完美的路上。”看完以后,我心生感慨。我想起你曾经给我说的那三句话:
第一句话: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每个妈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我们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潜能;担心因为财力有限,不能给他提供最好的成长条件;担心因为我们的见识有限,没有给孩子提供最宽广的平台。但事实上,哪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方式。
每个时代的教育理念都有所不同,每个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的古代曾经倡导过“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今“体罚孩子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早已达成了共识。
你常常对我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最好。”我记住了。我不可能什么都要,我只需要尽我所能。
而且,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值得与否存乎己心。
第二句话:给孩子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
《妈妈学前班》第一级,刘璇因为不想离开孩子,对节目组提出要求她离开孩子去英国“学做父母”的请求心生犹疑。节目组周姐问她:“到底是孩子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孩子?”
做父母之后,我也经常反思:我对孩子的要求,到底是我想要,还是孩子想要?
我想起了你曾经做出的选择。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去魔都工作。说实在的,我知道你并不愿意我来魔都,而是希望我在家乡的省会城市工作,因为那里离家更近、房价更低、日子相对轻松。可你还是支持了我的选择,你笑着说:“女大不由娘。”
学会放手,让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是你给我这个新手妈妈上的一课。
第三句话:让孩子“做自己”
有了娃之后,我经常会看各种各样的表格,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在小区遇到和我儿子同龄的孩子,我也总是会问学语、大运动发展,有的时候还会特别焦虑。
也许是岁数越来越大,看穿了很多事情,你总是对我说:“你还真的希望他成名成家啊。你自己也是普通人。活的健康快乐就好。”
是的。身为普通人的我,你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成名成家?社会越来越尊重多样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要要求他去做“别人家的孩子”,学会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妈妈,这个母亲节你在老家,不在我的身边。可我知道,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
因为,成了妈妈以后,我才真正懂了你。
成了妈妈以后,我也更爱妈妈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