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跌撞撞,迷茫中,探光亮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之第一部分
我的第一次作业跟大家一样,完全是懵的。就像小蚂蚁啃骨头,无从下嘴,看似很努力,找不到关键入口。说实话,孙老师的视频也看了无数遍,直播也认认真真的品了,甚至直播完当晚还失眠了。道理似乎懂了,可是真的下手去做的时候,还是完全另一回事,可以不夸张的说模仿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整整六天的时间,写几句停一停,真的像挤牙膏一样的艰难,最后各种拼凑写了8321字。后来又在组长的中肯的建议和耐心的指导下,我第一次作业得了84分。
第二次作业,我自认为比第一次努力更多,也比第一次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因为在第一次成绩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直播的孙振港老师的优秀作业模板,至少感觉是自己能逐条按照模板完成模仿了,相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创作来说,自己独立完成的成分多了许多,看看字数已经有14889,自己还满怀欣慰的跟同一起加入语文研课的同事李颖老师分享自己的进步。可是分数出来竟然才78分,所以自己被打击的不轻。于是迫切的想找出问题出在了哪里?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明明比第一次努力更多,各方面也有了些悟性怎么就还没有第一次分数高?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多天,痛苦的甚至夜不能寐,也知道肯定是努力的方向不对,看似很努力,但是不得要领,基本上都是做的无用功。
其实没过几天,组长就给转述了问题的症结——“单元要素不明晰”!可惜因为自己关于统编语文教学已有认知太少,所以理解和感悟能力就受到了限制。可悲的就像老师明已经给了我这把钥匙,可我当时却连钥匙是干什么用的都不知道!当时的我无异于郝院长在《通往专家型教师的路径》上讲的“鱼牛隐喻”的故事一样,说明你已有的知识决定了如何理解事物。如果不出去看看,井底之蛙永远是不可能理解天空之大是个什么概念。
这也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对于一个教小学语文不到四年教龄的跨科老师来说,只有三年多苏教版的语文教学功底来说太薄弱了,尤其是对部编版的教材来说,简直是零认知,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语文要素”什么叫“策略单元”“阅读单元”“习作单元”,所以当时自然也不可能具有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意识!现在想来自己就连部编版这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得,竟然拿着部编版课本教了一学期,实在是羞愧的无地自容。所以有些路非要自己走一遭才知道,有些黑暗和难关非要闯过去才能看见阳光和蓝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