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象派读书绘画

读书散记 | 印象派绘画与神经风格迁移

2021-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江东20
莫奈·睡莲

gh: 读书散记

01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便于携带的手提颜料的产生使户外写生成为可能,而当时照相技术的发明也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绘画思想,然后光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于事物固有色彩的认知。所以印象派画家手提便携式颜料走出画室,在大自然的光照下,描绘画家眼中看到的那个美好的瞬间,那个不可复制,可遇而不可求的瞬间。印象派对色彩应用的追求则受浪漫主义代表德拉克洛瓦的影响,但印象派画家更强调光的作用,他们认为色彩根源于光。他们想要捕捉光照下大自然的斑驳迷离的身影,就像摄影师眼中那个永恒的瞬间一样。因此常有印象派画家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时间进行连续创作,因为在他们眼里几无相同之景,如莫奈的《干草堆》与《睡莲》组画。

莫奈·干草堆

莫奈的观察力和对光影与色彩的把握是无与伦比的。而梵高对既成规则的漠视,使他笔下的形体常常与透视比例原则相悖。梵高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和对米勒的学习,使他经常以乡间景物、淳朴的农民、劳动的场景为主题。梵高看重他对事物的感受而非事物视觉本身,他善于从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纯粹的美,并注入他强烈的情感。有一种说法,梵高《向日葵》组画中有一幅画对光的处理是很特别的,是向日葵发出光线而不是反射光线,是从里到外散发出光与热,在他眼里向日葵是一团火焰,是光和热的生命体,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一方面受高更的影响,另一方面出于自身神经质的精神状态,梵高的画中常常带有扭曲的线条。神奇的是,后来的研究者发现其精神状态不稳定时创作的作品中存在一种特别的漩涡(如《星夜》),这种漩涡与流体力学中湍流的模型很相似(而湍流问题被认为是比量子力学还要深奥的难题,被誉为经典物理学中最后的谜团)。而蒙克的《呐喊》中的类似漩涡的扭曲线条却与湍流的模型不符,在全世界的画家中似乎只有梵高能够如此精确的画出湍流的形状。

梵高·星夜

塞尚则反对模糊与朦胧,他强调形体的厚实、沉稳的体积感与空间感,但他不是利用透视来实现,而是利用色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表现!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他常用几何形体来表现物体,用线条勾画物体的轮廓,并用经过巧妙安排的大色块进行渲染,凸显出厚重的体积感,为此他不惜牺牲准确性对物体进行变形。塞尚的色块对比和造型艺术对后来现代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毕加索),因而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圣维克图瓦山的松树

02

推荐一个神经风格迁移工具,能将艺术绘画风格迁移到任意图片上,只需上传一张图片就能生成莫奈、梵高、塞尚风格的艺术绘画。个人觉得生成的莫奈风格有点不够强,梵高和塞尚的风格还是比较像的,梵高的色彩与扭曲的线条,塞尚的色块对比与体积感都有了。有兴趣的可以wx搜[读书散记]体验一下,脑洞大的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各种风格组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