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笔记连载历史就爱看连载

【连载13】《道德经》笔记 第六章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35人  卓晓华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

就像山谷永不停歇流出泉水,大道也不断创造万物,就像一个玄妙的母体。这玄妙的母体之门,就是天地宇宙的根源。大道若有若无,而用之不竭。


评注

谷神不死(帛书甲本写作“浴神不死”。)

“谷”的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

上一节讲了大道像风箱拉动一样创生万物,本节意思类似。

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合在一起看,意思非常连贯:都是在讲“道”虽然感觉起来像虚空,似有似无,却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我们不妨把老子的“道”假想成某种“量子”、“能量”、“弦”之类的现代物理学概念,万物都是这由其构成。

现代物理学一直想找到某种东西,万物本质上都由它构成、变化而来。

老子前面已经非常清楚明白的说了,他感觉到某种似有似无的东西(道),而这种东西用我们原来的感官是感觉不到的,他认为这种东西就是天地万物的本质,万物都是这东西产生出来。四、五、六章都在说这个。


道家典籍中常常把谷神解释为“元神”。

比如南宗五祖白玉蟾说:元神位于人头部的“泥丸宫”,又名黄庭,又名天谷。

“天谷,玄宫也,乃元神之室,灵性之所存,是神之要也。”

“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

道教所说的这个天谷,有人说大脑百会穴一带,也有说在松果体附近。

佛家有“顶门梵穴”的说法。

元神是道家心目中的“先天之神”,“元”是根本、原本之义。

《性命圭旨全书》所说:“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

元神又称“元性”、“真性”,因其不是思虑之神(即意念活动),故表现如婴儿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气功态下,人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此时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这一状态即乃元神所现。正如《黄庭外景经》石和阳注:“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脉望》说:“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

印度古代文明认为:宇宙是的本源是梵天,梵天是终极、纯粹、自由的创造者。

“梵”是宇宙精神,是无限,它无所不在、永恒不灭;既无差别,也没有形态和属性;既不能用概念来理解,又不能以语言来表达;是世界各种现象产生、维持和毁灭的终极原因。梵是“最高我”,个体灵魂是“生命我”。生命我具有普遍灵魂或最高精神的内涵,是由最高我演化来的,与最高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它受到了非永恒身体的局限。这种理论被称为“梵我如一”。

元神就类似于“生命我”,元神是大道在个体生命中的灵性存在。

康德的“先验统觉”的概念也比较类似于“元神”。

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自我意识仅仅是经验性的,并且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在内部诸现像的流变中不可能出现一个稳固和持存的自我……由此必定有一个先于所有经验并使得经验本身成为

可能的条件……这种纯粹的、原初的、不变的意识我将其称之为”先验统觉”。”

康德很清楚的看到,在觉知的经验中并没有给出任何相当于自我的东西,所以他主张一定有一种先验的,先于一切经验并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意识。康德还认为这种先验的觉知造成了我们的统一和历时同一的感受,由此他称为“先验统觉”。

谷神也可解释为生育创造之神,这也类似于印度的梵天概念。

在老子三十章,说“谷得一以生”,“侯王自称孤、寡、不谷”:“不谷”就是不育,“谷”则指生育、生育创造者。

甲本中“谷”写为“浴”,通育,浴神即生养之神。

元神和生育创造之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道即万物本源、生育创造者,元神是人与道的联结桥梁,是大道在人体中的高维存在。


是谓玄牝

“玄”,玄妙的。

第1章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参见第一章)

“牝”古指母马,也可指女性生殖器。这里显然比喻大道产生万物的功能。

“玄牝”: 即玄妙的生育者,玄妙的根源。

老子一书多次用到“玄”字,如“玄之又玄”、“微妙玄通”、“玄鉴”、“玄德”等,这些“玄”字,都是形容词,都是玄妙、超验、灵通、形而上的意思。此处的“玄牝”,和53章的“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都指向某种玄妙的万物根源。

作者:熊川

作者首次连载,文章持续更新,欢迎关注我的简书或者微信公众号:xiaohuazhuo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