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对父母很了解?其实差得远呢!假期出去玩,不如陪爸妈聊天
“妈妈,退休这些年,你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胡思乱想。想想自己前半生,想想你们姐俩,还有你爸,反正很多。”
“你觉得怎么能不胡思乱想呢?”
“上上网,购购物,出去玩玩”
“我给你买个网课你在家画画好不好?”
“如果我老了,您会建议我如何度过老年生活呢?”
以上的对话,是昨天中午回家和妈妈的聊天,是不是挺走心?
我们有多久没和父母深入的、耐心的说说话了?
好久了。
假期4天,别人出去玩,我学了4天教资证面试班。老公带孩子,我学习,中午回老妈家蹭中午饭。
因为有个双胞胎姐姐的缘故,长这么大,很少和父母单独相处。尤其有了孩子以后,带着娃回家,焦点和话题都在孩子身上,更没时间静下心来和妈妈聊聊天。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这样?因为和父母见面次数少,有些话有些感受就着急说出口,一句说不着就会吵吵闹闹一番。
这次学习创造了一个我单独回家吃饭。没有姐姐,也没有孩子的“打扰”,只有我和妈妈,这是属于我们母女的“特殊时光”。
可能您会问“特殊时光”是什么?
特殊时光是正面管教的一个工具。意思是,爸爸妈妈每天至少要和孩子单独、跟随、专注的陪伴15分钟。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妈妈愿意把时间专门给我,妈妈是爱我的,在15分钟里妈妈的眼里只有我。
说实话,因为从小家里有两个孩子。印象里,几乎没有和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光。再加上小时候我学习成绩不如姐姐,在学校里,同学喜欢和姐姐玩不和我玩,被关注的眼光从来不会停留在我身上,自小我就隐隐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孩子。
这次,我自己单独回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虽然之前我并没有任何预期。
中午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妈妈在厨房忙活,走近一看,是我爱吃的红烧鲅鱼。
“妈妈,你不是说简单吃点吗?”
妈妈略有羞涩的说“你回来不得做点好吃的?”
我心里满满的感动,搂着妈妈给了她一个大大的吻。
开饭了,我和妈妈面对面坐着,边吃着妈妈专门为了我做的红烧鲅鱼、大虾面,边说着话。第一天话题还是围绕孩子,第二天的话题就是文中开头的话语。我把注意力都放在妈妈身上,有了这一次深入灵魂的交流。
老妈专门为我做的饭,嘻嘻你以为你对父母很了解?其实差得远呢!
在和妈妈的聊天中,有一个让我意外的发现:原来妈妈不喜欢干家务,“我干了一辈子家务,真的干够了!”之前我一直以为妈妈很愿意干家务。“但是,到你们家看到家里乱,为了闺女,不愿意干也得干呀!为了让乐乐甜甜早饭吃好点,包水饺做蛋饼。一干一上午。”听到妈妈这么说,真的感到对父母的了解和关注真的太少了。
回家之后我发了一条微头条,大意是单独回家感觉挺好的,还转发给妈妈看。妈妈回复说“我也觉得挺好的”,我顿时泪流满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眼含热泪。
一方面为自己更了解父母而高兴,一方面为自己终于得到父母的一次“专门的爱”感到心疼。
这么多年,“自己是多余”的这个心结,纠缠了我半生。
我所有的努力和折腾,不过就是为了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不是一个多余的孩子,我是可以成为父母骄傲的孩子。
折腾半生,终于开始知道如何真正的爱自己:大胆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质和生活。买了觊觎已久的雪花秀护肤品。之前一直觉得850元一套太贵而搁置,可能是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配得”。买了之后,顿时感到神清气爽!爱自己的感觉,不要太好!
假期,不一定出去游玩才是爱。能真正的静下心来和父母深入灵魂的聊聊天,感受父母的爱,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过去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却忽略了生养我们的父母的感受。接下来我想去学习老年人心理学,和父母很多的矛盾,也是出于互相“不理解”。老年人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如何说,老人才会听?孩子的心理我们能学,老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值得关注。
好好爱父母,静下心来和她们耐心地聊聊天,听听她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孩子不在家的空巢感觉,以后我们也会体会到;
好好爱自己,请不要吝啬,尽可能去体验眼前的幸福,因为你的时间和健康,真的非常非常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