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真正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而是从这些经历中打破自我设限,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随时随地活出全新的自己。”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索生活出发,以人人皆有的“自卑感”为核心,启迪我们如何去超脱内心的自卑,从而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备受震撼,对真实的自我、生活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因而在这里想简单写几点看法,不求对本书理解透彻,只求能够抛砖引玉。
阿德勒从个体心理角度出发提出“自卑感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的观点,但是他所提出的自卑其实是与我们传统所理解的自卑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本书中,自卑感来源于对优越生活的追求,而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通性,也正是这种通性使得人类社会繁衍、进步到今天。
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常常会遇到即使绞尽脑汁也达不到预期的实际情况,在这种落差下,自卑感油然而生,这种自卑感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敢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能不能突破自我的限制,对于这种问题的不同答案便构成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也使得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有了不同的理解。
我们常常因为无法认识真实的自己,会悄无声息的被自卑感主导,结果就是会不经意间对给自我能力、思想加上束缚,而这种束缚久而久之便让我们渐行渐远,例如学生在一次成绩的失误后,成绩处于下游,之后学习中,便会主观性认为自己学习水平就是下游水平,并且在头脑中不断强化这个想法,最终结果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学习成绩再也无法突破,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这个水平,学习就是不行,这种现象深层次原因便是无法克服内心的自卑,使得自己的能力被限制。相反,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在老师家长鼓励和帮助下能够认识自己的孩子,往往会信心大增,重新恢复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发生巨大转变,学习也突飞猛进。
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难?”答曰:“认识你自己。”那么如何才能认识自己,从而超越自卑追求优越呢?阿德勒给出了我们答案,为他人贡献,保持对社会的兴趣与奉献。
人终究是社会人,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而奉献社会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与生活意义所在,而一旦偏离这个主题,就会变成利己主义者,便走上一条错误的人生道路,人生也就走入了死胡同。当一个人将社会责任放到自身人生目标的高度时,那么他将会在以后的道路上有着一种使命感并且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因为这是他体现人生价值唯一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修正自我,纠正偏差,不断改变自己,从而超越自卑,在为社会的奉献中体悟人生意义,相反,如果仅仅是将人生定格在自我角度,那么他终将成为人见人厌,嚣张跋扈的人,而他也终究无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认识自己。
今天,大多数青年面临着考研、考公、就业等等选择,但是有没有想过自己做这些选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以后可以挣钱过的生活好一点吗?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当一个人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后,如果想要在行动中理解人生真谛,那必然离不开合作,合作的本质便是增加大家对社会的理解与关爱。比如孩子与父母的合作使家庭更加和谐,父母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人类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为人类福祉做贡献。诸如此类都让大家在合作中理解了什么是爱,从而增进自己对人生意义,对社会的理解。
拒绝合作的人,便不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爱,他们的生活会一片空白,会不断被内心的自卑感和挫败感占据,也更加不懂得人生意义,奉献他人是什么,他们只会关心“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而结果就是一条不归路,成为社会的对立面。
合作是一种奉献,合作使一个人在关心关爱他人中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意义,在与他人互助中感受爱与被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矛盾,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合作是一种奉献,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体更好,想必每一个人也会以坦然的心态直面矛盾,更多的理解他人,从而减少双方矛盾让我们的社会更好。
(小声说道: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袁青年说)
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