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的走婚,自由婚姻的魅力何在?
茶马古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许许多多的西南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条古道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古道为生。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从群婚到血缘家庭再到那普那路亚家庭,再从对偶婚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泸沽湖却有一种民族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婚姻形态。
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居住在美丽的泸沽湖旁,仍处于母权社会,时至今日还在延续古老的“走婚制度”。他们就是摩梭人。
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
这个民族就是摩梭族,摩梭人又称“纳日”人,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神秘的族体,现在的摩梭人主要聚居在川滇两省交界的泸沽湖周边地区,包括四川省的盐源县、木里县和云南省的宁蒗县等地。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家,早晨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夏”。
或称“肖波”。“阿夏”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夏;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无论哪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
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这个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
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来幽会。
家中成年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会暗号和传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会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她才会轻轻打开,大木摞平房母屋里住着年老妇女与儿童,她们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在夜幕降临之下,在黄昏时分,芳龄女子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许多夜晚使者,暮来晨去。
在他们性爱天地里,也不是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每个女子都可以去爱,每个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们求爱方式是在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走村串户、走亲访友、经商与其他活动中进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础之后,相互交换一些礼物,如手镯、项链、戒指、手表及衣物等等为定情的信物,这些东西只有他俩和母亲才知道。
很多人会好奇:“摩梭族人走婚是否会生很多小孩增加抚养后代的负担?”其实,摩梭人有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姐妹的孩子也视为己出,姐姐生多了,妹妹自然就会少生。因此,摩梭人虽然是大家庭生活,可生育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控制人口的问题自然地得到了解决。
随着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一部分摩梭人已经脱离母系氏族制度。除了传统的娶妻和招婿外,文化大革命时就有不少摩梭情侣被强制结为夫妇,一部分摩梭人也已经开始认可并自愿实行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度。
如果你也想走婚不妨跟着天涯姐一起去摩梭族看看吧!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