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北京大雨中的3个温情故事:雨夜有你们,城市不会冷

2020-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城同学

毋以善小而不为

1

昨天傍晚六点多,北京阴风怒号,黑云压城。

领导急匆匆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我早点下班。

可我一心想一口气做完,虽然终于还是慢了半拍。

抬脚刚出公司大楼,一股低气压便扑面而来。

大风刮得单手握不稳伞柄,霏霏淫雨骤变倾盆暴雨。

拉着斜线的豆大雨点朝车窗和大地猛砸,一股尘土气瞬间扑鼻。

头顶的折叠伞似乎放弃了求生欲,鞋子和裤腿急呼求援。

折叠伞表示无能为力,这种雨只有沙滩伞能帮上忙了。

为了上半身和背后的包不被淋湿,我把伞拉得很低。

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我看到有个中年大叔没带伞。

环顾四周,他是方圆500米唯一没带伞的人,但却没人遮他一下。

雨水如小瀑布般从他的头顶蔓延至全身,模糊了他了五官。

但依稀能看出他的表情毫无波动,只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面模糊不清的路灯。

他似乎在倒数着黄灯亮起的那一秒,然后拔腿往地铁站飞奔。

我们可能是同一个目的地。

可最近的地铁口——望京南B1离这还有六七百米。

所以我想载他一程。

可我的伞太小了,如果遮他,我的背包将完全湿透。

在想到这些之前,黄灯已经亮了。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便夺步穿过错杂的车灯和笛音,消失在夜色中。

没有伞的人,就只能奔跑,就像他一样。

他跑的方向正是地铁口,可我正要把这条路走一遍啊。

我刚才该快速反应,过去遮一下他的。

“你要去地铁口吗?一起啊。”

虽然他很可能拒绝。因为他裹着湿衣服很冷,一起打伞走太慢。

但如果我真的说了,他的心底一定会感到温暖吧。

感受到这座冰冷城市的一丝温情。

就像下班时领导提醒我早点回家,给我的感受一样。

2

那位中年大叔的经历,我也曾切身体验过。只是雨没这么大。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我刚加完班回家,在朝阳路等615公交。

从写字楼出来的时候雨还淅淅沥沥的,可一到公交站就突然哗啦哗啦的。

公交半天没来,站点又没有遮雨棚。忙碌一天的我,在雨中的身影更显疲惫。

不想因为买伞而错过公交车,是我莫名的倔强。

我掏出手机,想打开实时公交APP看看还有多久到,不行就打个车。

可雨水瞬间就淋湿了屏幕,划半天都没反应。

正当我心神不宁的时候,忽觉半边天没雨了。

我一抬头,竟飘过来一把伞。

一瞥眼,原来是旁边的女孩。

她把自己的一半伞稍稍地往我这边遮了遮,眼神故意看向别处。

我的眼镜被雨水雾地擦了又摘,一时没看清她的样子。

我们没有说话,却彼此心照不宣。

我很想对她说声谢谢,但又觉得略显多余。

这个时候,公交来了。

也许,这就是南方人骨子里的含蓄吧,在北方生活再久也融不掉的含蓄。

但她的这番举动很暖。真的很暖。

以至于三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次场景的每一个细节。

也许她早忘记了。毕竟对于她来说只是一次出于善意的举手之劳。

谢谢你,这位来自异乡城市的陌生人。

也许,你也是来自南方的姑娘吧。

3

我曾在下雨天受到过来自陌生人的恩惠,

所以每逢下雨天,我也总想把温暖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不论是一把伞,还是下面这个故事:

上周六晚上,结束完一天加班的我后有些劳累,于是去小区附近散散心。

北京五月的夜风接近体表最舒适的二十三四度,干而不燥,润而不温,

几乎是一年气候中最极致的享受。

不知不觉走了很久,我却仍不想回家。于是沿着东三环继续走,想找家茶饮店坐坐。

没想半路上竟忽然飘起了雨。

北京的雨总是来之突然,而且还喜欢挑夜间下。

眼看越下越大,我不得不躲进高架桥避雨。

这时,一名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突然在辅路拐弯处打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

响动之大,以至于桥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事故现场。

保温箱和座椅盖子都弹开了,充电宝和外卖飞落到马路上,包装袋散落一地。

他的一条腿被压在电动车下不能动弹,另一条夹在马路牙子上,嘴里不断发出痛苦的怨念声。

东三环晚间车流不息,可他甚至都没法起身。

倒在马路上的电动车随时可能酿出另一起事故。

还有那袋躺在马路中间的外卖,一旦被车轮碾坏,后果可想而知。

空气凝固了十多秒,没有人上前帮他一把。

我没再多想,立刻在下一波车流将至之际,把外卖和充电宝捡回后座保温箱,紧接着把电动车从他身上抬开。

他一边起身连声道谢,一边自骂倒霉。

车身四处伤痕累累,看起来摔过不止一次。

我问他有没有受伤,他说没有,但腿脚明显很不利索,看上去伤得不轻。

他拍了拍身上的雨水和泥土,急忙清点了一下东西,便立刻飞驰而去。

也许这是最后一单,他不想超时吧。

“慢点啊!”“慢点!”我连忙喊道。

回到桥下,我才注意到身上已经被雨水淋湿了。

但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极开心、极满足的。

我不知道是谁点了那份外卖,

但他很可能吐槽了:为什么袋子上会有这么多水,为什么比预期送达时间慢了这么多,

为什么汤洒出来了,为什么有点凉了……

然后越吃心里越堵,最后还是给了个差评。

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手里的这份外卖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故事。

但,这很可能就是这个故事最后结局的真相。

真相就是,人们只会为服务体验和质量买单。

就像那个可能发生的差评一样,点外卖的人给得理所当然,可送外卖的人却饱受磨难。

如果那袋外卖当时被车轮碾过,

他甚至会遭到投诉并丢掉工作,断了社保,然后自费去医院疗伤。

甚至不敢多花药钱,因为他肩上扛着妻儿老小。

而对于点外卖的那个人来说,只是一顿不咋样的晚餐而已。

从事服务业不容易。同在乙方行业的我,对此感同身受。

服务业能发展成当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层劳动者是绝对的中坚力量。

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这毋庸置疑。

可类似于上述这样的这个悲剧,却每天都在频繁上演着。

如果那位小哥不是因为催单,他可能不会骑那么急,也就不会滑倒。

至于有没有收到差评,我只能祝愿他没有。

真的。不要轻易催单,不要轻易给差评。

把催单留给真正磨叽的人吧,把差评留给真正昧良心的人吧。

是真坑,还是不可抗力?我想大多是能够区分的。

现在经济不景气,养家糊口不容易,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

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温暖别人,也是温暖自己。

这个社会应该有温度。人心向善,服务业发展才有更大空间。

服务业发展更快,国家经济才会更强盛。

往大了说,向善就是爱国啊!

以前爱国可以只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看着国际形势,还不打算做点改变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