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后感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21人  Orcacc

毕业后入职一年,在这一年里看了不少书,原以为自己对情绪已经有足够的掌控能力,不会轻易冒火发脾气。但是前几天由于对上司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疑问,讨论未果,回家后我越想越不服,最后竟然生了一晚上的气。看来自己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虽然看了很多有关情绪管理的书,还是没能将其中的精髓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两天,我又重新把《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看了一遍,希望能再次有所收获。

书中的核心模式就是“ABC模式”,A是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或特定人),B是你对诱发性事件的信条,C是你的感受和行为。一个错误的观念是,A常常是直接导致C的原因。比如,早上上班途中大塞车,你担心会迟到,整个人焦虑、恼火到不行,于是开始按喇叭,企图超车。那么,塞车,就是你焦虑、恼火情绪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这个错误的思维模式缺少了B,对诱发性事件的信条,它才是决定我们在C处的情感和反应的直接原因。A本身不会导致C,在A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为。

B(诱发性事件的信条)一共有四种表现形式:

1.灾难性思维

最常见的是“万一……怎么办”,比如“万一考试考砸了怎么办?”“万一我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怎么办?”“万一我没有得到这份工作怎么办”等等。然而,把这个念头变得灾难化的不是问题本身,而且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万一……,我就死定了。”“万一……我会疯掉的”这样的回答才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们关注的焦点是事情消极的一面,妨碍了你去探索成功所需要的行动。

2.绝对论者思维

最常见的是“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只能……”等等。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说“我应该再有钱一点”“我应该再瘦一点”“我应该更聪明一定”,我们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总是希望事情能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永不满足,直到陷入无尽的焦虑。

3.合理化思维

最常见的是“那又怎样?”“谁会在意啊?”等等,合理化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当一回事的软弱举动,也可以说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比如,在加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对自己说“可能现在还不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父母无法管住青春期的孩子的时候说“孩子都是这样的,以后就会好起来的”。把问题错误地合理化会阻止我们真正着手去解决问题,直到问题进一步恶化。

4.更佳之选思维

最有效的是“我想要……”“我更喜欢……”“如果……就更好了”等等,更佳之选也希望事情能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强求,即使没有达到目标,我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用我自己前几天的事情来举例子:

客户对某项服务的费用有争议,我把客户的疑问告知上司,并商量解决对策,我们提出了两个方案。上司想用方案一解决问题,而我觉得方案二更胜一筹,我们交换意见之后,上司还是坚持用方案一,于是我照做了。但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方案一的确暴露了不少问题,于是我觉得自己的方案才是对的,越想越不服气,决定第二天再向上司反映。

1.灾难性思维

万一上司还是坚持方案一怎么办,万一他觉得我不服从命令怎么办?我可不想跟他争吵起来,如果他觉得我是那种不听指令的员工,我就完了,他可能以后都不会给我安排任务了。

2.绝对论者思维

我就应该按照上司的要求完成任务的,他的经验比我丰富,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是比我全面的,我只要听从他的指示就好了,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3.合理化思维

他不采用我的意见就算咯,谁care阿?反正我能解决问题就行了。

4.更佳之选

我想要上司采用我的建议,但是如果他不采用也没关系,因为他的经验比我丰富,他一定有他的理由,其实我的方案也有疏漏之处,从这件事上我一定能有自己的收获。

大家从以上4种思维方式中看到区别了吗?如果你习惯利用前3中思维方式,你很容易就会陷入焦虑、愤怒、抑郁、内疚的情绪之中,被人和事牵着鼻子走。但如果你用的是更佳之选,那你就能用平常心看待发生的事,你会尽力去解决问题,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运用这个思维模式时,你启用的是“旁观者”的视角,你能理智且全面地思考问题,不会被感性情绪蒙蔽双眼,冲动行事。


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都希望自己能按照更优之选思维模式去排解负面情绪。但我承认,有时候这么做实在是太难了,还是忍不住要发脾气,要吐槽这糟心的事,被这事牵着鼻子走。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但其回报是巨大的,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甚至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好了,以后我再也不会乱发脾气了,毕竟发脾气对身体不好,也容易变丑。保持理智,从我做起。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