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弯子”从军记凡人闲文!傅申1980。中华文学

“三弯子”从军记054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犁田人

054.备柴过冬

那时冬天洗澡,在城市都有烧煤的浴室或桑拿,但在那个地处偏远,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煤炭,况且运进去也是件很难的事,都是要靠自己夏天提前开始砍柴或拾柴、晒柴、囤柴,到冬天才能有柴烧热水洗澡。

老兵常说:“院中有柴,冬天不慌。”每年面临退伍的老兵在最后一年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留队战友准备过冬的柴禾,这也变成六连的优良传统了。因为新打的木柴是烧不着的,含水量大,就需要在夏天太阳最好的时候准备,好让太阳暴晒,再加夏天的木柴有水分容易劈开。

那时农场最不值钱的就是每条路边都长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杂树,有榆树、有桑树、有槐树、有柳树、有杨树……这也变成六连的宝。每到7、8、9月,老兵都会自发地在下午起床后,带上砍刀、斧头和锯子,沿路找大一点杂树,大家分工协作,有人专门负责沿根部锯树放倒,有人专门用砍刀削掉树上枝叶,有人专门有斧头砍掉大的树杈,有人专门捆成捆,一堆一堆地堆在路边,让太阳晒个几天再用板车拖回连队的柴房里码起来。

三弯子记得最清楚当数是一班长阿强(河北保定人),光光头上,没有几根头发,为人憨厚老实,做事有板有眼,就在他当兵第五年准备退伍的那个夏天,他负责砍柴囤柴。他可认真了,一路上一边砍一边教三弯子很多砍柴常识,比如小树枝、树叶要单独捆,因为它易干且容易点火;小树杈、大枝条要分类捆,点好火后就可以放它们,可以增强底火;大树棍子、大树杈和树根,要单独运回去,然后锯成一段一段的,再用斧头劈开,放在太阳下晒干后,再捆起来、堆起来。囤柴时更有讲究,要把“粗大的”堆在屋檐下,沿墙码一圈,便于可以继续风干;要把“中等的”放在柴房里,由里往外堆,留个通道,便于好搬;要把“细小的”放在柴房门口处,因为点火随时需要,用柴频率比较高。7、8、9三个月砍的柴,基本要把三间柴房和屋檐下都堆满,到冬天才能马马虎虎够用。当然在砍柴中最怕碰到槐树枝了,上面有“陈刺”和“嫩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刺到手指或划到胳膊,“刺”别看它小,真是十指连心,刺进肉里就是钻心疼,必须及时用缝被子的小针把它小心地挑出来,但总是要流一点血。不听不看不知道,想不到门道不少。砍柴还有这么多的道道,阿强说:“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锯,二砍,三断,四捆,五晒,六囤”。三弯子在思忖着,其实做人何不是如此?做人如囤柴,没有锯砍削,哪来现成料。人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学习的累、思想的熬、时光的煮、挫折的磨,哪能换来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出人头地。

到了冬天,部队基本都是冬训,主要是进行拉体能打基础,基本上是每天都要跑五公里,搞俯卧撑、推杠铃、做仰卧起坐……天天下午都是大汗淋漓,所以就要洗洗热水澡、泡泡热水脚,一是解困,二是卫生。在那种情况下,尤其是六连,因为他们是农场里的一片“孤岛”,营区附近没有街道、没有商户、没有集市……所以洗澡只能自己解决,因为他们就是到最近的场部浴室也要来回13公里,跑个来回等于白洗。群众最有大智慧,官兵最有发言权。为了能泡个热水澡,他们自己靠捡砖头和购黄砂、水泥,建起一个大约一次能容下10个人洗澡的水泥池的房间,除了一个小西门,还有在北面墙上留了一个碗大的小窗户,内墙壁用塑料布钉着,每次洗澡都是先用蒸饭的大锅烧好开水后,再用行军锅一锅一锅地抬倒进去……烧三大蒸饭大锅的开水才能洗一个班,共9个班,所以洗到最后一个班基本都脏得不得了了。当然,用柴量也特别大,所以每年一入夏就要开始备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