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太在意别人眼光?你需要来点儿复原力!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5人  聂筱筱倩

我是传说中的老好人一枚,不会说“no”使我常常疲惫不堪,但我真的很介意身边人对我的看法,生怕有人批评我、不认可我。即使对方只是对事不对人,我也会因为面子等原因,觉得他批评我就是对我的全盘否定,然后就会想太多,比如自己在对方眼里会如何不堪、他是不是不想再跟我打交道了、会不会四处去散播我的不是等等。

其实我也知道,太在意别人的目光,难受的只有自己,可还是深陷在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

直到某天在《复原力》这本书中看到一段话,觉得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在通过工作不断锤炼复原力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改变。例如,我以前不擅长面对别人的批评,每次听到批评都不免沮丧。一旦被人说了坏话,就会心如刀割,即使事情过去了,疼痛也不会消失……可是,自从接受了复原力训练,我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就变得柔软灵活了,也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了。”

还有这样的能力?我很好奇。

说这话的人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资深复原力教练久世浩司,曾在宝洁公司任高级化妆品营销主管,负责SK-II等品牌的管理、商品与广告开发相关工作。

太在意别人眼光?你需要来点儿复原力!

《复原力》讲的内容很接地气:在孩子担心成绩和未来、成年人担心工作和感情、老年人担心健康和养老等种种不安的笼罩下,如何自我管理、化不安为干劲儿、化不安为转机。

那么,什么是复原力呢?复原力就是面对逆境、困难,或沉重压力时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这本书教给我们,如何接纳并驯服不安,与之融洽相处,将不安活用于职业转机,并通过工作不断成长。

我们可以无视不安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但如果不妥善处理,日后必将成为心理健康的一大障碍,还会妨碍工作与生活。

作者认为,心系当下的时候,是不会产生不安和忧虑情绪的。不安面向的是不知会发生什么的不安定的未来。

《复原力》中有很多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比如对身处职场的人出了个心理测试,画了很多对勾后,我发现自身存在好几个重大问题,比如:不得不开始着手新项目时,心情是不是很沉重?上司换了,能和新领导融洽相处吗?业界变化剧烈,我们公司能生存下去吗?继续这样留在目前的公司,没问题吗?一想到将来,就感到消沉吗?

说多了都是泪啊。可谁敢说从没有过上述这些不安与烦恼呢?

别以为只有职场中人有这样的困扰,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全职妈妈也想在带娃之余挣点儿零花钱,还有那些报名了很多写作课程,想要月入过万的自由职业者(比如我),在奋斗的道路上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

作者认为,越是认真努力的人,越容易被不安摆布,因为这样的人很习惯思考未来的事,时刻会留意有没有遗漏之处,总是细致地做好准备,以确保工作无误。

不安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旦不安接二连三出现,人就容易神经紧张,患上偏头痛等毛病,还可能会有睡眠质量差、睡眠浅、半夜容易醒等睡眠障碍。另外,不安也被认为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之一,肌肤缺乏光泽的显老之人,很可能就是受到了不安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安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说——

1. 警报功能:来自心灵和身体的忠告,通知你的身心已经到达极限,劝你最好别再勉强工作。

2. 激励功能:比如心脏血管外科医生会想:手术一旦失败就完了;如果不能在外科医生的道路上获得成功,自己就没理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如果不做好本职工作就会饿死等。因此他就会把不安当成动力,激励自己仔细准备,预估所有的风险,并最终收获成果。

3. 推动功能,某些人会想,再这样下去就糟了、如果不怎样怎样将来一定会后悔等,从而促成行动。

作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第一次被派驻到国外工作时,极不习惯国外的生活与气候,还被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麻烦折磨,找不到人商量,苦不堪言;每天从早到晚,眼里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非常悲观消极;但作为领导,又不想在下属和团队成员面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于是在公司里把自己伪装得很好……久而久之还出现了各种身体上的问题。

某晚,妻子问他有没有发现儿子最近有点儿奇怪。他摇头表示没发觉。妻子告诉他,儿子说“爸爸的眼睛像幽灵一样可怕”,根本不敢看他。他这才顿悟,原来自己连喜怒哀乐的表情都消失了。

这个契机让他觉得不能再如此沉溺下去,于是开始读书、参加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找到了复原力。

可见,不安是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来排解的,复原力这种东西,也是可以通过锻炼来获得的。

有人觉得携妻夜晚漫步、享受夜景和星空很治愈;有人认为在蓝天下用手啪啪拍打洁净的衣物并进行晾晒的过程会让自己愉悦;有位爱好陶艺的老人说一旦转起轱辘就会忘记时间……

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疏解方法才是王道。

《复原力》中还提到了“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他们总是预想到不顺利的风险,为了不食恶果而促使自己振作起来,专心做好事前准备。即使以前很顺利,也会对接下来的状况作出最坏的预测。

突然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做事之前总是想出很多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的方法(虽然有些人觉得我想太多没用,但我已习惯这样了,当然我也认为未雨绸缪和瞻前顾后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然后再去想有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确定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接受最坏的结局,再义无反顾做下去。

原来有人和我一样,我很欣慰。

还有一个令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是:心理学中,将高度专注于某行为甚至忘记时间的心理状态称为心流。这种忘我状态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并不能被察觉到,但是当你回过神来,却发现已经投入一件事很久了。

前段时间,我因为某些事很多天心浮气躁,什么都不想做,什么看书、练字、写手帐都没兴趣,虽然心里知道这样不行,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说,还因为什么都没做更感到焦虑,可也无能为力。某日虽然心里很烦,但还是随手抄起一本书胡乱翻看,没想到被里头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等看完一个章节后,发现天都黑了,可见这段时间有多么投入,也暂时忘掉了杂念。

书中也提到,心流状态并不是有意识地想进入就能进入的,是一种坠入的感觉。而其实,处于心流状态的时候,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直到结束工作松口气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啊,刚才的状态可能就是心流”。

而想要时不时进入这种忘我的状态,也是可以训练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是:如果你在职业的选择上感到迷茫,那或许是因为你只打算在自己有限的视野中进行挑选,因而关上了偶然的可能性的大门。相反,如果你拥有柔软且开放的心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探索,意料之外的机会就有可能不期而至。要想获得能令自己满意的职业生涯,不妨有意识、有计划地拓展视野,愉快地期待与偶然的邂逅。

以前,很多人都希望捧铁饭碗,但后来有不少人辞职下海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做自由职业者、斜杆青年。其实现在平台那么开放,只要有真材实料、只要有好眼光、只要能持之以恒,挣钱的门道多了去了。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你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不要介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你不是为别人而活,你有权利对不想做的事说不。

生而为人,本就不易,不要被不安打垮,要努力锻炼复原力。也许当满血复活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