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枯草》
写于2017年6月23日。
浮云吹作雪
世味煮成茶
——白落梅
就像雪落在枯草上,悄然无息。
夏无雪。从书里眼见一大片荒凉,冰冷的雪花寂然落在原野,孤鸦站在茫茫大雪中嚎啕大哭,斗转星移了数个轮回,无人问询。
上午看完了柴静的《看见》,下午我在图书馆看史铁生《一个人的回忆》,以及其他零零碎碎的书籍……风刮进窗户,冷得刺骨……我不禁怀疑是不是还在六月……和前几日的炎热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是想到了历史上的那些灾难。
我开始想了解发生过的苦难,无论国家,还是个人。而这些故事,从来都是知道的人缄默不言,就像我读到柴静讲药家鑫的故事时,心里哽咽,在图书馆的时候总是晃过《罪与罚》,还有之前看过的《基督的最后救赎》,我不断思考着什么是罪什么是对,谁应该被原谅,是不是因为叙述方式的不同,是否原谅的结果也不同?
悲剧从来不愿被人提及,通常无人问询,没人会在某个平常日子关心唐山大地震,关心历史上发生的灾难,她们仍然对着电视剧在嘻嘻笑着,关心那些问题毫无意义。
说到底,还是人性。
闲下来我也会看看电影,绝不会是悲天悯人的模样,我在这里所说的、在生活中是从来不提的。幸而,生活中我的话不多。
人生就是一场边走边看边感悟的旅行。
我没有足够的经历去讲述一个故事,但有很多不见得明智的经验。
只有人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娱乐。这是对于大多数人们而言,关心明星,关心八卦,却不关心为我们更好生活默默奉献的一类人。
他们或许是革命家,或许是科学家,我认识的人们,少有去关心过任何。更别提曾经的灾难、牺牲、人性与罪恶了。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善良。当然也有例外的,就像我初恋,刚开始认识他聊天时,我说你很可爱,他很认真地辩解,我可是很冷血无情的。分手后他总说,我是渣男你不要喜欢我。
他曾经告诉我,为什么没人愿意去承认缺点呢?他坦诚地说,我觉得自己是双重人格。
后来我想,应该不是这样,他好时也是真的,不好也是真的,只是很多人没有去真正面对人性中的善与恶。他在对待自己不同环境下的性格,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少人便笃定自己因为曾经受过某种伤害有心理障碍。
可这都是人性,每个人道德底线是不同的,什么是真正不被原谅的罪恶,应不应该去原谅,你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我们的心里,应该有自己的善恶准则,
有人被孤立,受冷落,听过冷嘲热讽,受过委屈,做错了事,应该被原谅吗?如果他伤害了你,你会原谅他吗?
我应该原谅吃过的苦吗?
如果装作不曾有过,是不是太愚蠢。
这不是疑问,我心里有答案。
因救赎而原谅,如果一个人有救赎的心,那他值得原谅。童年里读《圣经》不能理解,而今有点模糊的意识是,人有灵知,与兽相异,故人有救赎心。而有的人不值得原谅,是因为他丧失了灵知。
而后想到,灾难怎讲?
人们不能漠视过去的灾难,不是从中吸取教训,是真正思考人性。
等我十年后再来反驳自己的话。
有人会想,嘁,不切实际,想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有用吗?想想怎么多赚钱吧。如果这样,我也承认,生活中的我实在太普通了,站在人群中是海拔最低的那拨、毫不起眼。
但是,我从来不会像她们那样,对着镜子露出得意的笑容。
我无法反驳她们那句,化妆是对别人的礼貌。她们会花很长时间研究化妆品,研究哪种眼影好看,研究网红哪个好看哪个太婊气,我觉得爱美是正确的,她们想自己变美一点也是正确的,我没有必要去反驳,我只是默默看着,很多事情我都是这样默默看着,既不说话,也不行动。
因为我关心的,从来不是那些问题。
我不想看起来像个成年女人,所以趁二十岁正年轻,不浪费时间琢磨怎么打扮才好看。
我也不会脑子里全想这些,有想用尽毕生精力去追求的事情,自然不是写作。
但经常会从一些书籍里,感悟思考。
手心里的那捧雪,终究会被阳光融化的,我心安,因为我去关心过、缅怀过,用最虔诚地态度,对待灾难、罪恶、人性、良知。
路上遇见毕业生拿着学位证书,准备离开学校了。而刚好,湖里的荷花开始冒芽尖,鸭子趴在草丛里安静酣眠,到处都是石榴树,我仿佛是旁观者,我看着周围一切的发生,却不曾觉得有人会发现我的存在。
我大概是走进了那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大雪之地,殆尽有与人相处的全部热情,哪怕是批评的声音,我也听不见了。
高中班主任竟然偷偷告诉我妈,说我有点孤僻。
我听老妈讲了,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我是个特胆小害羞的人。
虽然老天并没有给过我什么好脸色看,这些年来至少我心态不坏,能够开心过自己的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