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之路想法

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行动力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然少年

1.

一个人总有各种各样的目标,然而总是做事散漫,数次想要痛改前非,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对于同样一件事,看到别人已经出色地完成,自己便会又酸又懊恼,只能嘀咕一句“我只是懒得做罢了。”许多人苦于拖延症,却无从下手,将它怪罪于自己懒。

然而导致拖延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逃避工作本身,而是逃避压力。拖延症不是懒惰的表现,而是面临压力的应对机制。

人习惯于寻找自我感觉良好的区域:拿起笔做作业之前再刷多一次朋友圈;在着手复习之前花20分钟网上购物;亦或是看书之前点一遍所有热搜。殊不知,你拖延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重复同一种行为。

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行动力

神经元时刻都在努力记忆我们的行为。当你学习时摸一次手机,神经元就会记住一次学习和摸手机的联系,于是在下一次的学习中,我们会听从自己的感受寻求慰藉,更加地,想要摸出手机玩。你从朋友圈或热搜里获得小小的解脱,与此同时,注意力也被一点一点地瓦解。

长时间呆在舒适区让你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安逸淹没。

2.

感觉是先于思考的。当你在做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感受会指使你做其他舒适的事情,逃避掉正事。纵使心里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从长远规划来看更有益的事情,但我们仍趋向于做当下感觉良好或更容易的事情。在你试图改变,去做困难的事情时,你的大脑就会想方设法地阻止你开始。林林总总的诱惑放大了你的感受,你也就情不自禁地放缓了实现目标的脚步。

你越纵容你的感受,你的执行力越会被消耗,最后还会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5秒钟法则是,当你有想做的事情时,便倒数5秒,“5、4、3、2、1”。当数完“1”,立即行动。忽略你的感受,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只管去完成你的目标。

神经元时刻都在努力记忆我们的行为。当你学习时摸一次手机,神经元就会记住一次学习和摸手机的联系,于是在下一次的学习中,我们会听从自己的感受寻求慰藉,更加地,想要摸出手机玩。你从朋友圈或热搜里获得小小的解脱,与此同时,注意力也被一点一点地瓦解。

长时间呆在舒适区让你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安逸淹没。

感觉是先于思考的。当你在做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感受会指使你做其他舒适的事情,逃避掉正事。纵使心里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从长远规划来看更有益的事情,但我们仍趋向于做当下感觉良好或更容易的事情。在你试图改变,去做困难的事情时,你的大脑就会想方设法地阻止你开始。

林林总总的诱惑放大了你的感受,你也就情不自禁地放缓了实现目标的脚步。

你越纵容你的感受,你的执行力越会被消耗,最后还会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5秒钟法则是,当你有想做的事情时,便倒数5秒,“5、4、3、2、1”。当数完“1”,立即行动。忽略你的感受,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只管去完成你的目标。

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行动力

你需要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你感觉想要做的事情区分开。切不能被你的感觉或感受蒙骗了。

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经过理性思考,深思熟虑后作出的规划安排或目标;而感觉想要做的事情是“热搜又更新了,我想看完热搜再去看书”、“啊,蛋糕真好吃,我想再多吃一口”等满足短期多巴胺刺激的事情。

5秒法则让你立刻行动,并用行动屏蔽你的感受。倒数的过程会使你产生压迫感,意识到情况的紧急性,不得不作出行动缓解焦虑。

3.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想清楚了再去行动,这是所谓的想法决定行动。因为有了念头才会想到要做什么。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行动也能反过来决定想法。当你开始行动了,就能基于所做的事情反过来改变人的自我认知。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很难着手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就先试着做5分钟,就能更容易地坚持做下去。万事开头难,当你开始做这件事情,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行动力

用行动主导你的思想,脱离情绪的控制。当你犹豫或是注意力被分散时,立即倒数5秒,不去理会你的感受,坚决地完成你的任务。坚信5秒钟法则,对有拖延症的自己说:五秒钟就是我最后的期限,立刻行动。

4.

行于善而臻于善。你越行动,越能改变“拖延”认知。

当谈及未来,我们有无限的憧憬,眼眸里闪烁着光芒。我们相信未来可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人。可是未来的模样,就有现在的影子。现在的你是行动的,未来的模样才勾勒得出来。

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行动力

毛姆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至少两件他不喜欢的事。”不要纵容你的感受。你逃掉的昨天,将会是你到不了的明天。

行动吧,从“5、4、3、2、1”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