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

2023-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水青卿

回想起来,为孩子买书与借书的我,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就是个傻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附近没有图书馆,哪怕是很小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没有的。

于是,我就给孩子买书,大多网上购买,也有实体书店看了喜欢就直接下单的。

相比于同龄孩子的家长乘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带着孩子去远处的图书馆看书,我们去图书馆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原因嘛,一是来回路上的时间就差不多要两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二是孩子还小,冷不丁扎进书海中,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的状态,导致这本摸一下,那本翻一点,半天也看不进去多少;三是节假日期间图书馆里孩子太多,小的五六岁,大的十来岁,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坐在里面,也很难说可以完全不受影响。总之,大图书馆里读书,投入时间很多,但收获有限,还很容易被干扰,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不划算。

而且,大图书馆借书,每次只能借4本。就算每周都能去换书,可一周4本的阅读量,对于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课业任务很轻,而课余时间很充裕,这样的阅读数量着实太少了。

而买书在家看,就全没有这些问题。

可是,在有些人看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首先,小童的读物往往图多,字少,再配上个拼音,加大个字号,一本书看上去并没有多少内容。当然,这是以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来衡量。

其次,小童的读物价格并不低,即便在网上购买多多少少都有折扣,但与交个押金就能免费借阅的公共图书馆借书相比,性价比实在低了不知多少。当然,这种计算以时间并不值钱为前提。

至于孩子注意力受到的影响,因为较之时间成本更不易被人发现,因此要么很容易被忽略不计,要么也会怪罪在孩子定力不足上。

不论如何,放着免费借阅的资源不怎么用,而是自己花钱购买一些看上去知识量有限的“图”书给孩子读,怎么看都有点傻。

当然,这些想法影响不了我,我“固执”地在“傻子”这条路上一直行走到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并升入了初中。

然后,我转向了。

从买书,转到了借书上。

你以为从此我在别人的眼中终于看上去“不傻”了吗?错了,我看上去好像比以往更傻了。

因为,有些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就不读书或者比较少读书了。当然,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其实从没有在大量阅读上放慢脚步。

因为,孩子六年级的时候,家门口新开了一家社区图书馆。当然,这个图书馆的藏书量只有市立图书馆的零头,而且没有查询系统,除了两排书架,其余的书都层层叠叠地摞放着,且大部分都摞放在大桌子的桌肚里,导致我曾经为了找一本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翻找,蹲着,把两只手掌摸得黑黢黢的,最终也没找到我要读的书。

于是,我舍近求远,乘公交到市立图书馆往家背书。

当众人皆带着孩子奔赴大图书馆而去时,我买书回家给孩子读;当众人不再去大图书馆读书与借书了,我却独自踏上了前往大图书馆借书的道路。如此地特立独行,不是傻,是啥?

当然,我有我的道理。

由于孩子大了,对于读物的选择,也像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样,有了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以往孩子小的时候我买什么孩子就照单全收看什么的阶段基本已经成为过去,继续全凭我个人的主观喜好买回来的书,将面临着极大地“浪费”风险——孩子不喜欢,大人不需要,甚至转卖都卖不出去。

而同时,正是由于孩子大了,孩子可以阅读的读物范围大大扩大,市立图书馆二楼、三楼那些主要为成年读者收藏的读物,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读了,只要他想读。

最主要的,市立图书馆的书像海里的鱼儿一样多,历史上的,现当代的,中国的,世界的,……,像江河汇入海洋,浩瀚而博大。

即便不读,只要从一排排长长的、高高的、整齐排列的、立满了各式图书的书架边走过,从第一排一直走到第十排,第二十排,第三十排,……,那种来自书阵的气势,也能激荡起心灵上的巨大感动。

这里,是一片海,是整个世界都彼此连通的一片大海。而孩子大了,就应该,也可以慢慢走出年少时的港湾,立在潮头,做这片大海的弄潮儿了!

于是,我用自己的成人借阅证在二楼与三楼的图书室借满六本,再到一楼的少年图书室借上四本,合计十本,用一个大袋子装了,抱回家,给娃看。是真的用抱的,因为十本厚书加在一起,很有点分量的。

抱书回家的路上,袋口露出上面几本书的书角,我迎着路上行人的目光——是否在他们眼中,我这个既不抱着好吃的,又不抱着好用之物的人,看上去也是书呆子一样傻傻的呢?

反正,我估摸着,逆行的我,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有点儿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