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心理

商品价格是根据你的支付能力而定的。

2024-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泡泡鱼dairying

这可真是让人感到可怕。

而很多经济现象之所以在一开始没有被我们注意到,只是因为我们实在有太多其它的事去关注,而忽略了它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听到有人告诉你,商品的价格和它的质量和服务无关,而与客户对它的认知有关。

直到有人告诉你,商品的价格不单指其本身的价值,而且还与顾客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时机,消费环境有关。

这时,你试图去验证这些观点而回望自己接触过的经济现象,才发现那些人说的话无论是多么的让你感到奸猾和讨厌,然而事实却确是如那样,并且用一句话说就是“商品的定价取决于顾客的支付能力,而不是其真实价值”,

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见人下菜碟”。

商品房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社会上有人能买的起的时候,它的价格可以被炒到无限大。而如果冷清了,人们没钱买不了了,它就开始降价。

有人说各地房价是经过精确测算的,他们根据一个人群的收入水平去制定价格,计算你背多少贷款会在心理上可以接受,然后计算出一个价位,使你既能付得起首付,又对背贷没有太大的排斥心理。

譬如在某大城市,这里的房价对于某些人群来讲是根本不可能去看一眼的,所以,他们就不会为此产生购买行为,而这些人也不是这些房子的目标客户。但这些房子为什么还那么贵呢?那是因为售卖方计算过这个城市有购买能力的那部分人群的体量,支付能力和销售数据,而后才制定出的价格。

汽车也是如此。

表面上看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但商品的价格绝不单单是这么简单的一条原理就能描述的。

譬如药品,在不同的的商家,同样的商品,价格可能相差2-3倍。

那些有流量的,有粉丝群体的商家,在我们的思维里会觉得它会给我们一个实惠的价格,但实际上那里的价格极有可能会卖的比其它地方贵好几倍,原因是:1,它有议价权,如某柜哥的货;

2,它自以为自己的服务好,如某东;

3,它的渠道有背书,如医院。某些药只有在这里买才放心。

而那些在自媒体上卖课的也大多会依据自己目标客户的支付能力而定价,即所谓的高客单价与低客单价,其实服务和内容基本是一样的。这些东西可能在其它有些地方都是免费的。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刚存下了一笔钱,便有某件事或某个东西吸引你去消费,而这个东西就是你能消费的起的,或者是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

譬如某个车,某场旅行,某个幼儿培训,某个私募基金,某个电商平台的商品,某个人的服务……

其实,这些价格都是根据人群,营销的节点,销售数据,这些综合因素计算好的。

所以,在消费时一定要货比三家,理性消费才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