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是一直病吗?
“不要为了迁就别人,而改变自己”
——小哈
1.
前天看的奇葩说最后一集时,有个辩题是:我不合群,要不要改?
我知道辩题是个伪辩题,因为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我想说一下,我的故事:
我呢,以前就是很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玩,交流、谈话的人,所以那时候对同学、朋友来说我就是无话不谈的人,因此也因为多话,同学们经常拿我开玩笑。
但到了长大后,朋友们都说我变了,只有在最熟悉的人面前才敢多说话,似乎也渐渐从外向变成内向了。
我的变化,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孤独期,本身自己身边也没有几个好友,也不太会和别人相处,所以那段孤独期使我的性格上发生了改变。
我不知道是因为那段时期我开始变的不合群,还是性格上,本来就是这样,以前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我在上班的三年里,一直融入不了同事们。大家经常出去玩,都会叫上我,而我每次都会以“晚上我有课”,这不是借口,这是真的,再后来我很庆幸因为晚上忙的原因,不用和大家一起聚。
不是说我不喜欢大家,而是我真的融入不了大家的群体。大家经常所讨论的家常琐事,我不喜欢也不感兴趣,更不知道怎么去谈论。
而我那个年纪是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新奇和挑战。
所以说大家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渐渐的大家也感觉到我的不合群。
那段时间的我很迷茫,很彷徨,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而身边的人也没有一个是我活成想要的人,所以我不停的摸索,徘徊。
传统观念所谓的不合群,意味这难相处,也就是另类。
而很多父母、或者很多人也觉得外向比内向要好的多。
那段时间也是因为自己不合群,和同事交往不友好,因此对自己生气,更多的是不能理解自己所谓的性格。
直到看了一篇文章,关于不合群的。我才知道,我的不合群大多数因为正处于迷茫时期,而独处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阶段。
就是因为看了那篇文章,我才知道不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
而是每个人要走的路不一样,有些人想成长、成功就必须要学会与自我孤独相处,其不合群就是与一群人走不同道路而已。
路不同,不相合谋。
这条路上你始终会找到与志同道德的人,一路相伴成长、学习。
在《独处的艺术》中有这么一句话: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2.
我认识一位姐姐,同时她也是启蒙我的人。
我从中了解到,她从上大学开始,因为在外上学,所以大学四年里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学习。
所以谈论起她大学四年里没有朋友,那么孤独,会不会觉得很遗憾?
她说:其实没啥遗憾,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不要因为去迎合别人,而把自己活成不喜欢的样子。
而在大学生活里,因为自己的不合群,她考了好多证,学习比别人好,因此也开始做家教,大三到清华做交换生。
不合群不可怕,最怕的是你明知道不合群,还硬塞自己融入大家,最后发现自己迷失在那个群体里,忘记了自己是谁,也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很喜欢李尚龙老师的一句话: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世界有点难,无法决定自己的圈子,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理想境界,合群可以但不可盲目合群,那是堕落的开始。
而你知道吗?在北大曾有一个非常“不合群”而出名。
他是怎么不合群呢,别人在打牌时,他在学英语,别人在谈笑风生时,他在看书,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
因此,领导知道后,专门找他谈话,告诫他“你一定要合群,不然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但他不但没有因为领导的话,和改变自己,而且还是继续一边干活,一边钻研学问。
恢复高考后,他凭着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北京一所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25岁“高龄”的后来这个不合群的人,凭着自己出色的英语水平和文笔进入了外交部工作。
再后来,因为他的努力,当上了外交部长
你大概能猜出他是谁了吗?
没错他就是王毅。
我不知道合群,会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但是我知道不合群,会得不到自己的喜欢。因为只有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才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要因为不合群而感到焦虑,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这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你们不是同一类人。你若优秀,自然会有和你一样优秀的人跟你交朋友。
只有学会与自我独处,方可才能自我成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当你在一个群体感到不合群时,不要让觉得是自己的错。
最后用如晶的一句话来说: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内心孤独。
- END -
作者简介:喜欢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的90后女子,喜欢写励志、情感、治愈累的文章。
成长 | 情感 | 治愈
喜欢的话,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