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70后的记忆陕西省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经纪先生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13人  行走在乾县

(四)经纪先生

乾县人口中的经纪先生,其标准的官方书面称呼是“牙子”,也叫“牙人”,又名“牙行”,是古代各行商业中的中间经纪人。如,贩卖牲口的被称之为牲口牙子,贩卖人口的被称之为人牙子。“牙行”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称呼,在西周时称为“质人”,汉代称驵(zǎng,好马,壮马)、驵侩,唐、五代称牙、牙郎、牙侩,宋以后称为“牙行”。

人牙子中又有一种特殊的人群,因为从业者为女性,所以叫“牙婆”,除了买卖人口外,还为大户人家、邻里亲戚说媒保聘。与“人牙子”相比,“牙婆”能够穿堂入室、甚至深入内室,所以比牙子的社会地位稍高。也因为她们能进入大户人家的内室,所以旧戏里一些爬人墙头、教人风月的事情大多和她们相关。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中“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所以,“三姑六婆”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现在一般泛指市井女性。

牙婆虽然名声不太好,但是在民俗生活中却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古代“三姑六婆”中六婆之一。“三姑六婆”的出处为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道姑、尼姑、卦姑也;道姑是道观里的女性,尼姑是指庙里的女性,卦姑,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人牙子,我们就不讨论了,毕竟在今天,人口买卖是违法的。我们只说牲口经纪和粮食经纪。其中,牲口经纪中马牛经纪跟猪羊经纪是分开的,他们各自为政,相安无事。马牛经纪又叫“头牯”经纪。

通常情况下,牲口交易的步骤是,买家看好牲口后,把价格告诉经纪,让经纪心中有数。经纪们需要反复做双方工作。经过多次比码子、讨价还价,把卖家和买家的心理价位进行汇聚,并商讨对策以拉近买卖双方的价格距离。成交后,由经纪明码唱出牲口的正价,买方应拿钱多少,卖方应得钱多少。双方认可接受不再有任何争执后,买方将钱款交由经纪手中,由经纪再转给对方,才算交易完成。

经纪向贩子,闺女向汉子。一般的经纪都是为贩子服务,从中取利,就是亲戚他也不能向着卖主,他得想法让贩子省钱,他好吃回扣。另外两边瞒哄把交易做成是他的目的,是不择手段的。

“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相传”。让我感到神奇的是牙子们在衣襟下或者袖筒中的交易。其表示数的方式为:5以内的数字用手指多少表示,6至9的数字用大拇指表示5,再结合其它手指的特定组合分别表示6、7、8、9。这样,在袖口内、衣襟里,双方不必喊价,只要一握手、一摸指即知。这后来,流传出来就变成了我们小时候学识数时的口叵“六撇撇、七捏捏、八戳戳、九弯弯”,伸出拳头代表“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行话:比如说“一转儿”等。

如果哪头牛被经纪相上了,他总是要掰开牛的嘴看牙齿的状况,俗称“看牙口”。“五岁生六牙,六岁生边牙,七摇八不动,九岁如钉钉,十岁裂开缝,十二岁牙提升”。根据牛牙齿的个数、牢固程度、牙齿间的缝隙及牙齿磨损程度就能大概判断牛的年龄。让牛张嘴,一般人做不到,但对牛经纪来说并不是难事,只需伸出一只手去抚摸牛嘴,随着五指在牛嘴上轻柔缓慢地移动,牛便听话地张开了嘴。

粮食、水果交易市场的经纪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过磅(称)的收入。这买卖双方之间的过称必须在经经纪先生指定的地方完成,这是进入市场交易的潜规则,也许是为了交易双方公平的一种需要。

大概在二十五六年前,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暑假里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早早起床,和父亲骑着自行车从灵源赶到乾县来批发葡萄。那时候的瓜果交易市场在现在的东大街农业银行附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滩。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感到不可思议,自己当时怎么来那么大的劲儿,驮着六七十斤葡萄,往返30多公里路?也许是为了大亓父村口早晨的那一份羊肉泡吧(羊肉也不是天天都有的,还有葡萄批发价格比较顺当,父亲高兴了才会有的)。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