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想法简友广场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35人  聂勇
绝对优势》简介:它是一本互联网思维企业经营管理手册,市场突围致胜的实战秘籍,全书12万字左右,从2019年7月8日开始在简书上连载发表,每天2-3篇文章。我将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发散性思维,跟大家聊一聊这个牵扯万众的话题,这是当今中国人最热衷的领域,无论官场还是平民、艺术家或者农民,打工一族以及老人孩子,它统领了街头巷尾不同阶层的主题,全民重商时代,财富意味着成功,黯然沉沦还是傲然挺立?取决于你是否拥有绝对优势!
作者简介:聂勇,江西赣州人,现就职于和君咨询江西分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师职业23年,企业管理咨询十几年,是资深的企业管理业人士。                                                         
e-mail:79439651@qq.com      P:13970111175(微信同号)                  公众号:格式斑马

微信朋友圈和群聊里整天充斥着连篇累牍的广告,他们不厌其烦的公之于众,这跟学校的老师明明听到了下课铃声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滔滔不绝的讲解“重点知识”相似,在他们心目中就没有不是重点的知识了,所谓重点,不过就是该讲的和不该讲的一切内容,因为考试内容是捉摸不透的皆有可能,这简直是误入歧途。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优势》商业洞察连载)

他们没有把握授之于鱼和授之于渔的分别,才会整天忙碌不着重点,在微信里做广告的人和拖堂的老师犯了类似的错误,都是没有抓住做事的要害,导致事倍功半,他们的行为令人讨厌至极,这不是我的措辞,而是一位初中孩子的愤怒。

我在朋友店里闲聊,朋友家的小男孩从门外进来,还没有卸去一身小丑装扮,闯进来重重地坐在我对面,忙不迭的吃着瓜子点心,性情豪迈、坦荡,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看来,你对小丑形象有自己的理解呀。”我打趣他的行头,“是啊,在别人眼里小丑可怜,他们不知道这种取悦别人的技艺充满乐趣,别人在大笑中生出怜悯,我们在别人悲情的瞬间体验反差的乐趣,这种快意有几个人能理解呢?”“哎呀,好强烈的意味呀。”

我们熟络了之后话题就展开来了,聊到了同学,聊到了老师,聊到了他的数学女老师。这位男孩不淡定了,他极其厌恶的提起她拖堂的恶习,“没完没了,根本就不尊重我们的时间,只知道讲课、讲课,直到上课铃声催促,她才离开,我们又要开始下一堂课,把人都给累死了。”“她却好,回去办公室就可以悠哉悠哉喝茶了。”

他言语里面充斥着臭婆娘、死女人这类不雅词汇,目的是加重表达的语气,甚至多次提及准备去教育局投诉她的想法,只是碍于父母的规劝才没有实施,我想,这一定是他的数学老师难以理解的结果。

企业老板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说:“就是对他们太好了,才会做翘、显摆,好像离开他们企业就会倒闭。”“做事就懒懒散散,到点就下班,整天就想着老板赚了多少钱?加工资呀,出去玩哪,好累啊,除此之外就不会说些别的了。”

这家企业的员工真可怜,老板也很可怜。我想对老板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世界有谁不在乎钱的?除非他太多钱,已经满足了对金钱的追逐,而常人生活、娱乐,任何地方都离不开钱,再有本事的人,没钱的话,也偶尔得不到尊重,发出“都是一帮势力鬼”的慨叹,谁敢说钱不重要呢?

人最怕的是两重标准,允许自己拼命的做大企业,年复一年的利润递增,却无视员工的愿望,他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无非就是得到丰厚的收入和愉快的相处,生活的意义本来就是这样。

一、你关心过下属的心愿吗?

企业的管理者,劳神费心的研判市场规律,制定营销策略,每一步都关乎成本,如果选择失误,相关的投资都打了水漂,损失惨重,在经济持续萎靡的当下,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企业命运的倾覆,慎重行事是聪明之举。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优势》商业洞察连载)

最聪明的是关心员工的愿望,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战略,也不是营销,是员工关怀,我们很清楚,一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必须借助全体员工的协作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命脉,人才的合理运用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老板在工作中,关心过下属的心愿吗?你的下属满意你的态度吗?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多少呢?

这些问话有确切的用途,表面的关心,你的父母不会明说,因为,他们深爱着你,但并不代表你没有实际行动的关心有什么价值。你的妻子会反诘你,因为你们是平等的,朝朝暮暮相处,再好的脾气也难以忍受长久的漠视,你的孩子会远离你,他们在你面前沉默寡言,是他们不喜欢说话吗?他们在同学面前滔滔不绝,语惊四座。

所以,是该反思的时候了,身边没有一个好人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反观自己,放空自己,你也许就能悟出一些道理,也许,那个坏人就是自己。

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是清洁卫生的阿姨,她们也有追求。她们的想法不便说出来,生怕被人笑话,与其让人漠不关心的岔开话题,还不如放在心里更为舒服。

我听说马云当年招聘来的前台接待,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总了,前台接待和公司副总,怎么也很难扯上关系,这是一个寒门子弟逆袭的故事吗?

现在没有几个人相信寒门出贵子的屁话了,但马云做到了,他让员工体验了一把现实版的伯乐相马的商场佳话。

我联想起美国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的老板山姆·沃尔顿的一句话:“我看准的人,就一定信任他,而他们,也会像我想象的那样成功。”

信任的力量是伟大的,有很多案例和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其实是一种暗示的力量,有人说这是神赐的礼物,也许真有其事。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在员工档案里,专门列出关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员工的的交流面谈,自始至终都要围绕员工的成长和事业达成,如果你问员工,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平心而论,他的真实答案一定是有关自己的事业,撇开这个话题谈论虚无缥缈的东西,彼此之间就会出现一条鸿沟,难以逾越,面谈的内容变成了鸡跟鸭说。

面谈的作用是了解员工的职业愿望,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给每一位员工制定成长计划,这项计划来自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能力提升,当员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共同探讨了下一步的目标之后,员工的感受实实在在,它会外化成员工每天的工作和习惯,有梦想的人,梦想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这就有实际价值。

我反对贴满墙壁的励志名言,还有大幅的制度和组织构架,这些东西多了,让人感觉文化来了,而员工却我行我素,老板也是熟视无睹的自搞一套,这些装饰墙体的豪言壮语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仅此而已就好了,实际上还会滋生出更加恶劣的议论,“老板就喜欢说一套做一套,下一步都在他嘴里,其它都是哄人的。”

这样的管理,很多都变成无聊的形式,各个部门整天都挖空心思做表面文章,很累,忙碌不停,还经常听他们津津乐道:“哎呀,真是做不完的事情,昨天晚上干到1点多钟,终于把那项工作结束了。”然后在工作群里表白一下:“如果非要给努力一个理由,这个够不够?​”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优势》商业洞察连载)

是不是似曾相识啊?我还有呢,放在下面。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优势》商业洞察连载)

我们几乎被这些心灵鸡汤给毒害了,我想,如果整天喝营养丰富的鸡汤,别的一概拒绝,时间长了,想必也要去医院洗胃了吧?

中医的理论,过量的饮水,也会导致水中毒的,何况是这么浓稠的鸡汤呢?我的这个推断也是有一定医学道理吧?

二、员工的梦想和企业的愿景一致吗?

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员工的事业目标,这是因为,员工是企业实现任务的执行者,没有他们心口合一的努力,一切愿望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尊重员工的企业,必受员工尊重,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企业希望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目标,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功德圆满了。

员工在追求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大多数都不会考虑企业的目标,这是合乎常理的行为,企业做出必要的引导才是王道,引导的方法很多,要把引导融入平常的工作之中,让它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

当我们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就应该细化成行动步骤,分解任务给各个部门,这里我要提一下OKR,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原CEO安迪·格鲁夫发明。 OKR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OKR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共享,这样团队就可以在整个组织中明确目标,帮助协调和集中精力。

OKR让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知道自己每月、每周、每天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写在看板上和行事历上,这样一来,做事的计划性很强,它会反推员工的行动力。

人都是懒惰而贪婪的,没有自我管理,没有外力干预,大部分人都将游戏人生,一事无成,有人还会借口“安贫乐道”和“知足常乐”说服自己安于现状,他们是不懂得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的,从表面上享受它的美好,结果却一塌糊涂,这是多么可悲呀。

3.10(22)编织员工的梦想比夸夸其谈的战略规划更实际(《绝对优势》商业洞察连载)

员工的愿望不和企业目标相结合,受伤的不仅是企业,还有个人。克雷洛夫《天鹅、大虾和梭鱼》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力,要朝一个方向使,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当我们巧妙的将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后,这就是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员工很清楚,脱离企业商业目的,仅仅考虑自己的目的,这显然是缘木求鱼,也就是说,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只需要善加诱导即可,员工在一条大船上出海,一定比一叶扁舟安全,而且收获更多,员工对大船的渴望,如同鱼水之情,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一点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