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CFA的日子
上周六,也就是2019年6月15日下午5点,CFA二级、三级的考试正式结束了。一切成绩尘埃落定,只等待两个月后的放榜。
每一级别大概只有45%左右的通过率,全英文的考试,一二级只是客观选择题,三级上午还要写作文。CFA协会推荐的每个级别温习时间是300个小时,对于中国等非英语为母语的考生而言,准备时间有可能要400-500小时。CFA考试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图片来自网络我已经是第二次考二级了,去年6月份考的第一次。每个周末都要准备复习,几乎将所有的个人时间都搭上去了。我是中文系出身,现在供职于某外资银行。当初考CFA,是为了增进金融知识,希望可以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职位。但CFA是一个美国的考试,又很多东西并不切合中国的市场,在中国职场上的效用比不上CPA。这是我在考前所料未及的。面对着完全听不懂的数量和忘记了一次又一次的知识点,内心的焦躁愤怒煎熬愈演愈烈。我一次又一次的质问自己,牺牲了这么多时间精力,来准备一个未必有用的考试,值得么?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更多是不甘心。去年准备了一次,今年又复习了几个月,如果不坚持下去,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没有完成一件事情就这样放弃。我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怀疑中挺了过来。
越临近考试,备考群里面就越来越热闹。而最热闹的,却是考完试的当天晚上。大家自我解放的程度豪不逊色于高考,先晒一轮吃喝玩乐,继而吐槽CFA备考路上的心酸。原来,困惑不是我独有的,大家都明白CFA不代表以后职场的一帆风顺但毅然勇往直前;很多同学都不敢跟老板说自己正在备考,担心被老板怀疑影响工作;还有一些考试大神是今天考完CFA,第二天马上投入CPA/FRM的备考当中。
CFA,能够给我们的,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学习体系,经过三级系统的学习,能够对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资产配置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升职加薪、年薪百万,除了考试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看每个人本身的能力和运气机遇。我们都明白,学历不代表职场的飞黄腾达,那为什么又要将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CFA上面呢?
CFA于我而言,让我在几年之内,学习了基本的金融知识,让我认识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开拓了我的眼界。我会继续考下去,无论前路如何艰难。
静候八月份的成绩,然后继续出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