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阳明心学
2015年的4月份,我踢球脚崴成了重伤,没办法上班,只能在家修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脚都不能落地。我除了卧在床上看书,其它的事情不愿意做。
最开始我看四书,我看孔子真的是非常厉害,凭借自学就能掌握那么深奥的道理,做到那么高端的礼仪,可以说学到哪,行为就跟到哪,真的是非常厉害,要不怎么说他是圣人,我们后人都得仰望呢。
孔子相当于在江湖上掌握了最高级的武功,谁也伤不了他,能让孔子生气愤怒的言行几乎不存在。
但是按照孔子的方法进步,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的,孔子是天才,从了解一件事到深知它的道理,再到自己掌握运用,用时很短,我们普通人可能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用。
孟子的想法接地气很多,他去的国家基本都容易混的开,不像孔子颠沛流离。孔子是学究型的,孟子是社会型的,孟子和上流社会的交流很愉快,孟子的诀窍就在于激发善意。孟子自称自己有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自身充足的善意。孟子的自身成长就在于激发自己的善意,即使和别人聊天,也总能发现对方的优点,把对方聊的乐呵儿的,循序渐进引导对方做出正确长远的事情。
王阳明的心学如果还算儒家范畴,应该师承孟子。孔子的方式太死板,除了他和后来的朱子,能驾驭的人太少。孟子的想法有灵活性,和王阳明一样,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镇定自若,灵活高效处理。
孔子也好,朱子理学也好,都是靠苦读天下书,世界上的道理都在外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知道真理,才能把事情做好。
王阳明讲究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所有的道理我们身体里都有,我们需要的是事上磨练,事上静心。
王阳明有心学四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什么意思呢?
“无善无恶心之体。”
为他人着想的公心就是善,为自己着想,认为自己的道理就是所有人的道理就是恶。你看所有的吵架、打架、杀人等恶性事件,都是人们站住了自己的理,觉得自己的道理没有错,都应该围绕了自己办事,这个时候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恶意,也激发了对方的恶意,什么事情都没法解决了。
人应该先属于自然界,再属于社会的,所以心应该首先是自然属性的东西,大灰狼吃了小白兔是自然规律,没有善恶之分。
所以,心的本来面貌应该是没有善恶好坏的,一切都是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物竞天择的背景下,我们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从容,无论自然选择还是社会选择,都是没有善恶好坏区分的。
“有善有恶意之动。”
意念是产生事情的根源,有一念就有一事,没有念就没有事,这和佛家的思想很像。上学的时候,学马克思哲学,有同学批判这是唯心,客观存在的事物怎么可能随着人有没有念想,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呢?
我们抛开物理磁场的原理不说,就在人做事的这个角度上讲,意念动了,很可能心就动了,心动了,人做事的心态就变了。比方说,一个人在两座30层的大厦之间走钢丝,他知不知道下面很恐怖,掉下去命就没了,他知道,如果他在走的过程中,一直在想这个事,心理会越来越恐惧,他一定走不完全程的。
所以佛家让人斩断意念,王阳明讲的不动心,都是让人可以中正平和地去做事,不偏不倚,不被任何事情左右。这和马克思讲的唯物论的出发点不一样。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就是处理社会关系中的本能,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本能地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就是追求真理的方法和路径。 这句话是我们处理社会关系中的方法论,也是孟子善用的方法,就是激发善意,避免恶意,善是我们每个人共通的东西,恶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东西,讲我们独有的东西,是没法和别人的想法互通的。
王阳明的心学原理很简单,不需要看很多书,主要就在事上磨练。
我一直在看王阳明的原版书,很少看其它人写王阳明的书,看原版书,一遍又遍的磨文字,能悟到哪里就算哪里,过几年阅历多了,就拿出来再磨一磨。这一年,有点忘记了阳明心学,做事处事有些退步,最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反思自己,才回想起自己在万般困难下,也曾胸有成竹,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