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古韵
九龙山古韵
杨永生
黄龙许许多多五彩斑澜的地名和各种各样美丽动人的传说,都是一个难以寻找的谜底。莽野黄尘掩埋了历史的可信性文字,没能留下多少暗示。今天我们只能点滴挖掘,深入研究,沿着历史的隧道,捕捉悲壮的史诗。把古黄龙的真实回还给远古。
随着探秘的脚步,我登上了九龙山,这里又是一座令今人争议不休的山峰。山脉从鄂尔多斯南沿屋脊的神道岭开始,途经首阳峰、武帝山曲龙回转地伸向司马祠。后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落魂。
九龙山上是一块百亩台原,原中气宇昂然的九龙庙已成废虚。但从残墙断壁看,是黄龙大山中最古老、最恢宏,而且也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一座古刹。千百年来,几经修复,几经扩建,几经易名,使这座大庙宇的面目更深不可测了。四周峰峦叠嶂,鸟语花香,清泉飞瀑,鹿鸣谷应。自古以来吸引着秦、晋、冀、鲁、豫的游客。历代地方官吏,文人墨客纷纷赠匾留言,树碑立传,留下许许多多的石刻墨迹。
现在只能凭借支零破碎的文字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来诠释“九龙山”已被黄尘掩埋的历史。
从九龙山巡视开去,山锋排列活像一处梅花方阵,东边是老虎脑;西侧称豹子岭;南面叫熊掌坡;北端有狮子石林。据说:九龙山得名于黄帝时代,民间又传说,这里是《黄帝的练兵场》。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部落氏族争雄称霸,天下混战。炎黄两军为剪除异己,统族霸业与九黎部族首领蚩尤,在(河南)新郑进行讨伐激战。由于蚩尤无比凶恶残暴,又有法术功力举世无敌的夸父叱咤疆场。使炎黄两军屡遭惨败,损兵折将,甚至有灭绝之险。东海龙王闻讯,差遣九位龙子,把轩辕黄帝从困阵中解救出来。
自从轩辕黄帝有了“九龙捧圣”贴身护卫,又到各地访将纳士,重整旗鼓。后带领九位龙子来到此山,收降了“虎”、“豹”、“熊”、“狮”四路兵将。
在此又将四路兵马激训了七七四十九天,根据本领武艺高低封虎为“先行王”,并在老虎额头嵌上“王”字这个权威性的指挥标志。
黄帝率领这支庞大的虎、豹、熊、狮勇猛上将,无敌于天下。在天津涿鹿与九黎族首领蚩尤殊死激战,将其一举擒杀。
神话必定是神话,关于地名与山名只不过是代号而己,历史未能来得及为我们留下记载清晰的文字。但另一则文字,却翻开了九龙山远古辉煌的一页。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和《史记·赵氏家》等文献记载,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族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权臣屠岸贾,杀戮赵家满门300余口,程婴与老臣公孙杵商定,愿以己之子冒充孤儿顶死,甘愿扮作隐藏孤儿之人,触阶而亡。
这个九龙藏匿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与《括地志》及《韩城县志》中祥有记载。同时,被元代戏剧 家纪君祥,把《赵氏孤儿》以“中国的悲剧”,搬上了戏剧舞台,并风靡欧洲。
随着《赵氏孤儿》戏剧的西传影响。九龙山也成了寻根问古的名山,曾吸引秦、冀、鲁、豫等朝山拜祖的人们。
据《韩城市志》载:九龙山巅的九龙庙,始建于东周显王五(前364)年,经历代一再重修,累世弗替(道光三十年合阳县重修诸神庙碑记)。明朝万历年间,九龙庙正殿,享殿全部换用石柱和铁瓦,清代九龙庙相具规模。依《韩城县续志》:“赵氏孤儿藏身韩山”之说,以此更名为“韩山寺”。
围绕“九龙庙”正殿、享殿,建造了“玉皇、土地、关帝、元帝、雨师、娘娘、观音、东岳、西岳等配庙和钟楼、乐楼、南楼、观楼以及戏台、山门、道院、僧院等建筑。
同时,东西南北,梅花阵似的山上,有老虎庙、风伯庙、白龙洞、青龙洞、避静台。山下有观音洞和龙王井等。这些天然之象,美丽的传说,为黄龙的古老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摘自:《延安日报》《风华野史》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