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简友广场想法

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96)

2025-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吹风

          第八章 赵匡胤的死因猜测

      第三节 赵匡胤死前到底有没有得病

(续昨)古代帝王很重视自己的陵墓建设,很多帝王一即位,便开始着手营造自己的陵墓,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秦始皇了,一座陵墓修建了几十年。而清朝皇帝,不仅积极建造自己陵墓,陵墓完工后,还要亲自进去验收,如同参观自己的新房一样。但他们选陵墓地址,一般都是慎之又慎,先派风水专家到全国各地转悠,然后由他们向皇帝推荐几处墓地,最后由皇帝拍板确定,哪有像赵匡胤这样,用一枝响箭随意搞掂陵墓之地的道理?

赵匡胤即位之初不建陵墓,此时(公元976年三月)却仓促选陵墓地的举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赵匡胤崇尚节俭,不想在陵墓问题上大肆挥霍,因此生前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也因为他的示范作用,此后大宋皇帝除了宋徽宗之外,基本上都是很节俭,他们也和赵匡胤一样,都是死后才建陵墓的。

二,派风水师外出选址,将很费周折和时间,赵匡胤此时可能已经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会在不久的将来去世,赵匡胤等不及,因此预先有了这个举动。

赵匡胤为什么会在五十岁壮年的时候有这个超前的感觉,无非是他的身体有病,时不时给他发出了预警信号,他自己十分清楚,而旁人一无所知。故而才有这种别人觉得是异乎寻常的举动!

当然,文莹的这段记载,同样是有破绽的。赵匡胤去洛阳,是先顺路祭拜老赵的永安陵,而不是从洛阳回来后再祭拜,李怀忠进谏劝赵匡胤莫迁都,自然在祭拜之后,文莹的记载明显搞反了。

但是,同样破绽百出的文莹记载,为什么很多读友偏偏对“斧声烛影”的记载津津乐道,而对这一段记载却选择性地失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