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执“笔”为剑.大杀四方
鲁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伴随我们读书时代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大学,甚至我们出入社会之后仍然喜欢读他的文章。他笔锋犀利,怼天怼地,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尝人间冷暖,知百姓疾苦,他纵观时事,急国之所急,他弃医从文,执笔为剑,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为中华而战。
从快乐富足的童年到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经济上的窘迫,需要独自面临生活的压力,照顾家人。从一个富家少爷变成一个普通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辛,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若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或许就养出一个平凡的富贵少爷,他或许就是永远的周树人。而正是因为经历变故,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历世事,眼看着国之衰败,才磨砺造就出了一个伟大的鲁迅。
见识过了当下社会百姓生活的疾苦,他意识到人民想要崛起,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他为此而选择学医,希望以一己之力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在日本学医期间,他亲眼目睹同胞丧命于眼前。而某些同样身为中国同胞的人却冷眼旁观,非但没有怜悯之心,却有幸灾乐祸之意。面对同胞受难,本该激情同情和救赎之心的人却选择漠视甚至嘲笑,这不是身体上的病,他们是脑子生了病,是思想出了问题,这不是医者能救的。
比身体的病痛更消磨人意志的是思想上的病,那时的国人同胞就患上了这样的病,他们需要的不是药,而是要有人能够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重新 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该有何所为?能让他们清醒地走未来之路,走上一条通往真正的自由解放之路。
于是,周树人变成了鲁迅,手术刀换成了笔。他以笔为剑,以笔为刀,以笔为枪,开始大杀四方,他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用最深刻的文字,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救国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需要坚定的意志,更需要博大的胸襟,为国为民为天下的心怀,才能走下去。
如孟子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有千难万阻,但总要有人站起来,总要有人带领着人们去走这条路,去唤醒沉睡的民众。凭借自己的微弱之力,点燃星星之火,让这火燃遍神州大地,给万千民众带来希望和光明。
鲁迅没有正面站在战场上刀枪剑戟的搏杀,但他在文学这个战场上用掷地有声的文字,唤醒无数的民众。让大家看到这个世界最残酷的一面,看到侵略者的嘴脸,认清自己所处的世界,从而奋起拼搏做出改变,让大家摆脱思想的枷锁,让人从思想上,觉悟上产生认知,让国人真正地站起来,不做思想上的懦夫。
鲁迅扛起一个时代大旗,以他坚定的信念,对国之热爱,勇敢前行,以己之力,点燃希望之火,重塑国人精神。
有书共读 第一期第四周笔记 《鲁迅传》,副标题:于无声处听惊雷。作者:刘小川
阅读随笔 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