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恋爱鬼才的文章有感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未了少年事

一部电影,如果反复观看,多少会有部分想快进的冲动。

一首歌,如果反复倾听,有时也会出现听觉疲劳。

一个创作者,习惯了某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多少会被这种风格绑架。

美国短跑巨星迈克尔.约翰逊,有人问他说:“你怎么是这样的跑步姿势?”约翰逊回答:“我只会这样跑。”

对于当事人来说,不断深耕细做、精益求精,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对于观众来说,喜新厌旧、不够专注,那是家常便饭。

是什么导致观众喜新厌旧、不够专注的呢?

第一,新鲜事物传播的太多也太快。因此,可选择面太广,随时更换选择。

第二,用经济学的术语解释就是,这类接触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

有人问女朋友和老妈刚开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想可能是女朋友刚开始更多是关心你飞的高不高?

而老妈更多是关心你飞的累不累?

作为男生,刚开始,不考虑女朋友的颜值、三围,那是假的。

但是,得到过后,随着时间推移,边际效应开始递减,新鲜感和热情慢慢降温,最终也回归到生活本身,关注的焦点也逐渐转移到日常琐碎的事务上面。

从生理学意义上来看“爱情”,只能维持18到30个月。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指出:“研究显示,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是多巴胺、苯乙胺……。但时间久了,即使是最容易对异性产生冲动情绪的人也会对这三种化学物质产生抗体,两年以后,它们的作用便失效了。超过这段时间,男女双方要么分手,要么心平气和地一起过日子,爱情成为习惯,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即使双方想生更多孩子,这三种化学物质也不再起作用了。”

哈赞教授的结论来自一个基于5000对夫妻样本的实验。她认为,18到30个月这段时间足够男女二人认识、约会、结合、生子。在此之后,一般就不易出现看到对方便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情况。

无论是当事人也好,观众也罢;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一方面要考虑对方感受(市场),一方面要有自己风格,同时还需要不断成长。这个平衡点真是不好拿捏。

最近看了加拿大老喻的文章,感觉他是恋爱鬼才。文章当中有一条公式,如下:

牢靠的爱,不仅需要互补,还能形成一种“交叉锁扣”的结构。

不光是S遇到M,更要是:一个外表S的M,遇到一个外表M的S。

S型M + M型S = 真爱到永远。如图:

读恋爱鬼才的文章有感

解释如下:

1、平时男性霸道总裁,女性小鸟依人;

2、总裁有时很脆弱,小鸟瞬间变母鸡。

道理大家都懂,现实很残忍:霸道总裁总是遇见凶残母鸡。

即:即使男女双方完美符合“S型M + M型S”,但在现实中,如果男方的外S,撞到了女方的内S,就会爆发战争;如果女方的外M,遇见男方的内M,就会性冷淡;多不容易啊,双方茫茫人海中,不远万里走到一起,八字相合,星座匹配,SM内外和谐,可是,还是要苦心经营,他S时你赶紧调节到M,她M时你硬撑也得S。

富兰克林有一句箴言:“婚前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查理芒格的理解是:“实事求是地看清现实,可还是去爱。”

所以,爱不光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手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