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错的好离谱
自从进入李刚老师的课题后,他就告诫我们,开会一定要养成录音的习惯。研一每次开组会,就会不自觉地打开录音机。
在开会过程中,如果听到不太懂的,没有听明白的就想着反正录音了,回去再慢慢回听消化,所以当时如果没有听得很明白也就不了了之了,同时老师说的也没有集中注意力认真去听。but,一旦回去离开了会议室,那些录音就被搁置了,曾经我以为我可以做到,但事实很打脸。
一段一月初(寒假前)的录音,我四月份才整理出来,搁置了整整三个月,而且这个时候再回听,完全没感觉,不知道老师要说的点在哪儿,更想不起来自己当时哪个地方比较迷惑?如果是开完会回来立马整理的,可能还记些,知道自己哪些没听明白,还能再查查资料理解一下。
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了考研课程的一些梗。当时跟着波波老师学英语,因为时间紧急,好多同学来不及记笔记,所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拍照,既快也不耽误听课。当时波波说了一句话,你们就使劲拍吧,反正回去你们回去也不看,当时研友哄堂大笑。其实当时并不认同波波老师的笑话。那时候的自己还有些行动力的,要干什么那必须的尽快完成,所以每次课间都会整理拍的笔记。
时效性这个词应用很多方面,录音也依旧,当时的录音再加上脑中的回想,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想法,但一旦你脑子的东西消弥后,那些录音也就是干巴巴地文字了,没有任何灵魂。
突然想起一句话,脑袋中的东西就是灵魂,你手里的录音就是漂亮的衣裳,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主体。如果灵魂都没有了,那千篇一律的皮囊还有何用?
所以如果在当时,当天,当周能解决的事情尽量要早些解决,不要拖拉,不然到最后只会完全失去它的使用价值。比如开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遇到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度娘了解,那请立即拿起手机去查找,当然如果是个不小的问题就可以先记录下来,然后在开完会第一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再比如会议录音啊,最好在当天就把它吸收掉,这个时候的营养最丰富,时间长了,营养就慢慢消散了。
总之呢,就是如果可以有条件立即马上消化吸收,请立刻行动。说到这里,好像还是拖延症的问题,如果没有拖延症,或许也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曾经,真的错的好离谱,既然已经意识到错误了,希望自己可以尽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