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路过一个电影院,看到丽人行色匆匆,突然想到:戏院,不就是电影院的前身嘛,早于电影院一千二百年。
深圳有三百家电影院,但戏院仅有一家,在罗湖东门,因为悬殊的比例,我也仅去过戏院一次,看的是哈姆雷特还是麦克白,时隔十几年,已经不记清了。
说起戏院,就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隆基排行老三,二十出头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把婶婶韦后和堂妹安乐公主灭了,扶老爸李旦上位,是为睿宗。大哥很识趣,让出太子位,老二就不用说了没份,还有一个妹妹玉真公主,四弟岐王李范,就是那个岐王宅里寻常见的李范,之前叫李隆范。
这位李三郎的故事太过传奇,比如与杨太真的恋歌,因《长恨歌》的流传而人尽皆知,我就不赘述了。这里单说他的个人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李隆基实在是技太多,他马球打的好,挑翻吐蕃马球天团。《旧唐书》写到:“景龙三年十一月,又遣其大臣尚赞吐等来迎女,中宗宴之于苑内球场,命驸马都尉杨慎交与吐蕃使打球,中宗率侍臣观之。”
这里没有记载李隆基是否参赛,但是《封氏见闻录》卷六有详细记载:“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吐蕃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内试之,决数都,吐蕃皆胜。时玄宗为临淄王,中宗又令与嗣虢王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敌吐蕃十人。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吐蕃功不获施,其都满赞咄尤此仆射也。中宗甚说,赐强明绢断百段。学士沈佺期、武平一等皆献诗。”
李隆基诗也写得好,两首入选唐诗三百首,他是唯一入选的皇帝。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赐崔日知往潞州》
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
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
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讲真,我没读过这两首诗,也不知道崔日知是谁?查了下,才知道是崔日用的堂兄,都是博陵崔氏。
李隆基还开辟了戏曲行业,被戏曲行尊为梨园祖师爷。俗话说:“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殍。” 按这个理说,皇帝喜欢唱戏,那大唐的戏曲应该繁荣昌盛吧?并没有,唐朝宫廷里还是诗歌最流行,其次是乐曲,这两样李隆基不仅都精通,还是顶级大师,既然到了大宗师级别了,自然就会有创新,于是就有了梨园戏曲。《长恨歌》里写道:“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那时候的戏曲,还仅限于宫墙内。
一个新事物从诞生到流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戏曲也是到元代才开始盛行。诗也是如此,从冰山融化的溪流开始,经历过几个世纪的漫长的流淌,到了唐朝,盛唐给了诗一个完美载体。从先秦的诗经,到汉乐府,再到魏晋南北朝,一路上波澜不惊,曹操就很喜欢写短诗,他常常引用诗经的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观沧海都是四字诗,沿用了诗经的风格。
南北朝的北朝有一首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画面写得美,像是信天游,唱出来的,天地自在任我行,也就不用按照汉乐府的规范了。
魏晋时期,共十三斗米的曹子植,谢灵运,陶渊明这些人,也慢慢抛弃那些华美冗长的骈文,洛神赋确实写得华美,上林赋也极尽工丽,但是都很虚,洛神赋称赞一个美女,只用八个字也够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上林赋也是如此,排山倒海的四字句,读时仿佛很过瘾,读完感觉也是八个字:子虚乌有,云里雾里;记不住内容,思想没有升华,完全不如赤壁赋。只是他们都有写到宓妃(洛水女神),算是历史隔空致敬吧。
虽然很多骈文华而不实,不过还是要感谢他们,给盛唐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写作方式,收放自如。王勃的千古第一骈文,是第一发,后面一发不可收拾,到了李隆基的开元天宝时期,就如同璀璨的烟花群,齐齐发射到夜空,令人目不暇接。王昌龄的漠北边塞,李白的酒剑侠情,王维的山谷空灵,杜甫的无边落木,已经很萧瑟了,李长吉的来煎人寿,更是冰冷刺骨,还有李商隐那些晦涩的无题小诗,读不懂,就先绕梁三日吧。
大唐,终究是昙花一现,烟花易冷。因为安史之乱,因为我们的李三郎重色思倾国,华清池里丽人行,从此君王不早朝,最后太真香消于马嵬坡,是化作一朵带雨的梨花,还是一只比翼鸟,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