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班第一届“写出未来”活动(第一周)

注意力的缺失,让你变得越来越穷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翔的海马

如果我问你,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回答,钱呀,这一辈子都缺钱。也有人说是时间,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2016年,罗振宇提出国民总时间的概念,他把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总人数和每个人每天平均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这两个数字相乘,得出国民总时间。

当今的互联网,各种APP不断地在争夺我们的时间,而时间争夺本质,其实是用户注意力,注意力成为了当今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于是问题来了,在注意力如此稀缺的时代,我们要如何提高我们的专注力?

01. 一个专注下棋的高手

在讲专注力之前,我们先来听听茨威格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看看如果一个人持续保持专注,会发生什么事?

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一个知识分子被关在小房间里,房间没有窗户,无法分辨白天和黑夜。

集中营的日子免不了严刑拷打,但这不是最折磨他的,最折磨的是没有书看,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是相当痛苦的事情。

有一次审讯的时候,他看到一本书,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带了回去,回去掏出来一看,是一本象棋的棋谱,他非常失望,但他很快就调整了情绪——有也总比没有好啊!

因为书很薄,为了能看久一点,他强迫自己每天只能看一页,但是再怎么省着看,结果还是很快看完了。

后来他想到一办法,他尝试在大脑中还原书上每一页的棋局,几个月下来,这本书又读完一遍。

又没得读了,怎么办?

他又想到了一招,他开始在脑子里自己和自己下象棋,两个“自我”都知道对方要出什么招,这棋下得非常艰难,但是为保持大脑持续运转好让自己不在集中营里疯掉,他还是坚持每天在脑子里自己和自己下棋。

后来,等他逃出集中营,有一次他在轮船上遇到一个象棋世界冠军,于是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开始向世界冠军讨教切磋,结果3局下来,世界冠军都输了。

02.是什么让我们不够专注

前面的故事中,因为客观的环境因素,让知识分子有了保持持续专注的土壤,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而处于当今时代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诱惑,让我们很难保持专注力,这里面有3个主要原因:

①喜欢多任务的并行

这是不少人会陷入的误区,以为多任务同时进行会更节省时间,其实并不会,我们以为在同时做几件事,其实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快速切换,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专注力的损耗。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仅限于“无意识状态”,比如一边呼吸一边走路,而任务切换会拖慢速度,导致更多的错误,同时也会损耗你的创造力。

②各种通知的无死角“轰炸”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常常会被各种通知裹挟着:

电脑上不断弹出的新邮件通知

手机上不断闪出的弹窗

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使用手机的人,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如果按照每天清醒时间为16小时计算,一个人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甚至有些人一旦发现手机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通知,还会感觉不适应,要检查下手机是否坏了。

我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被各种“通知”消耗殆尽。

③技术进步带来的“自助负担”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的同时,也会让我们陷入“自助负担”的陷阱。

所谓“自助负担”陷阱,就是指由于技术或者流程的优化,一些很多原本重复性的体力工作,慢慢转嫁到用户身上,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去餐馆吃饭,以前你可能会问服务员有什么推荐,然后在服务员的推荐下完成点餐这个动作。

现在呢,微信扫一扫,在菜单里面选了半天,还不知道吃什么,最后还是找来服务员,问问有什么好吃的,然后再回去微信里面下单…...

这就是由于技术的升级导致我们的注意力反而被过多占用了。

03 如何找回我们不断流失的注意力

我们处在一个注意力加速流失的时代,拯救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如果你也有以上的困惑,可以尝试一下的3个方法:

①用“策展思维”审视自己

前两天在《得到》上学到一个新的概念——叫“策展思维”,我觉得可以用于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当做一次展览来对待,你要做的就是策划好你的这个展览。

展览的特点有3个,我们结合“策展思维”来说下。

有选择:所有的展览主题都是经过挑选的,就像你的行动一样,是有选择的。比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能乘风破浪的姐姐有很多,但我们只邀请了30个。

有意义:展览必须有意义,也就是你要做的这件事对你来必须有意义,不做无用功。

有边界:你要做的事,就像展览一样,有边界,比如时间和地点的边界,这个月北京展览,下个月到上海展览,早上10点开门,下午6点闭馆。

“策展思维”让我们从更高维度去审视自己,让我们在一个特定空间和时间内保持高度专注,下面我引用罗振宇的原话:

“我们要有所选择,才能专注,我们要有意义,才能坚持,我们要有边界,才能更好地休息, 排除世界的噪声,创造一个小世界”

②有时间压力,才能持续专注

比尔盖茨经常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18个月就是一种时间压力。

我们不够专注,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自己一定的时间压力,这会让我们变得很散漫,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给自己时间压力的方法,我想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番茄工作法”,没错,我也一直在用。

不过今天我想介绍另外一种方法,叫“单核工作法”,这是瑞典个人生产力咨询师Staffan Nöteberg在“番茄工作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时间管理方法,它有3个核心的原则:

以不低于25分钟的时间作为专注时间

结束时间以半点或者整点作为时间节点

在“单核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具体怎么操作呢?

比如你早上到公司,时间是上午9:03,那么你的第一个“单核时间”就是从9:03开始,直到9:30结束。

等你工作完,刚好你的同事找你讨论一个项目,你再次回到座位的时候,时间是10:15,这个时间到10:30显然不够25分钟,那么你的单核工作时间就应该定在10:15~11:00之间,总共4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你只做一件事。

“单核时间”某种意义上比较适合中国的办公场景,有时候,当你在专注工作的时候,有人突然找你,你就可以马上回复对方一个你有空的时间,而且都是整点或者半点,也方便对方记住。

③注意力外包

我们注意力资源有限,选择注意力的外包可以减少注意力的损耗,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种外包:清理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事情都记在脑子里,这样会动用我们过多的注意力,把一些当下用不上的信息清理出我们的大脑,这样就不会时时刻刻消耗我们注意力。

比如你在工作的时候,你突然想到家里的水龙头漏水这件事,但是你现在又处理不了,所以你工大脑中就会不时出现类似的念头:买新的水龙头、通知维修师傅等,导致你工作常常分心。

而注意力外包的做法就是,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确定一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比如星期天,然后你把这件事写进小本子(确保你星期天能打开),或者你打开手机,设置一个星期天的闹钟(我更推荐这种),提醒你去做这事,然后你就可以暂时忘记这件事,专心工作。等周末的时候闹钟响起,你就可以去处理家里手龙头的漏水问题。

第二种外包:转嫁

关于注意力的转嫁,我在网上看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国外有一个小伙子在IT公司工作,上班的时候,他把他的工作内容外包给中国的工程师来做,然后自己上班摸鱼,一点活都不用干,工资照拿。

我当时看到这个事件时,内心是相当震感的,虽然这个行为不提倡,但是这种思维却值得我们学习,你想想看,你们公司老板不就是这种思维的最好体现,花钱购买你们的时间,然后赚取利润和支付员工工资之间的差价。

学会外包,你才能拥有的更多时间和注意力,去做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

04 写在最后

注意力的缺失,让你变得越来越穷。

芭芭拉·艾伦瑞克 (Barbara Ehrenreich)在《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这本书中,讲述了她对贫穷的直观感受——稀缺。

“一个餐厅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就够他付旅馆房租和吃饭,问他为什么不租房子,明明租房子可以节省一半的住房开销,得到的回答是租房子要预付押金,他没有这么多钱。”

越没钱,我们越疲于奔命,然后更没钱,我就这样一步一步陷入这样的死循环中。

想要找回人生的主动权,我们就要重新夺回我们的注意力。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